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0 10:39:02
文/何淼玲
去长沙城40公里的望城区茶亭镇九峰山村,有一座古塔叫惜字塔,建于1838年,塔高12米,塔顶长有一棵古树,树龄120岁,高7米。古树冠如华盖,像一把大伞为古塔遮风挡雨。古塔则如有力的巨臂擎起古树,塔树相依,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这道独特的景观吸引了远近的人来观赏打卡。
古塔建于清宣宗道光十八年,一层拱门门楣上刻有“惜字塔”三字。塔字写法奇特,由“土、合、田”组成,应是代表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塔非佛塔,由民间自发筹建,供读书人烧字纸之用,故名之以“惜字”。自古以来,读书人眼里,文字有一种神秘力量,令人心生敬畏。记得小时候老一辈人也讲过,字纸不能随意丢弃,处理字纸最好的方法是用火烧掉,好像这文字在火光中能得到升华。
塔的建造风格于古朴中溢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塔身成六边形,内外双层,均由花岗岩砌成,中间实以泥土,塔身内空,初建成时七层,印证了“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岁月无情,现仅存五层,每层塔檐均刻有鸟形石雕,共30支,刀法细腻,振翅如飞。
古树是如何长到塔顶上的呢?
据说源于1900年的一个炸雷,雷把塔顶炸塌,一对喜鹊在此搭窝,双栖双飞。后来一只老鹰占据鸟巢,赶跑这对恩爱夫妻。老鹰粪便中钻出一棵小苗,一年年长大,成了现在的样子,胸径0.8米,亭亭如盖,潇洒而立。
人们好奇,树在塔顶如何生根?植物学家经实地考察,树是顺着古塔夹层的泥土一路向下穿塔身而过,最后在塔底的土壤深处扎根,历世纪的风雨而不倒。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句子,“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了古塔的擎举支撑,古树越长越有生机,密如蛛网的树根反过来牢牢护卫塔身,使之稳稳屹立。
古树年年开花结籽,果实类胡椒,当地人称之为野胡椒树,后来验明是朴树。《中药大词典》载,朴树叶有药用价值,“叶汁,治漆疮”。《本草纲目》认为根、皮、叶均可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之功效,对水火烫伤尤有显著的外敷疗效。
塔树相抱、互相成就的奇观,令人感叹。平地建起一座塔,塔顶被雷火所毁,迎来一对喜鹊筑巢,老鹰赶走喜鹊,经由鸟粪排出的一粒种子就地生根发芽,长大成树,和古塔相依存,同牵手,共风雨,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一个奇迹。
其实,何止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尘世的芸芸众生亦如一粒粒随风飘飞的种子,身不由己,风把它带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
生命是一张悬而未决的网,纯属一种偶然。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