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茶业全球化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0 10:32:10

摘要 :本文根据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特征,通过分析、比较中国茶业优、缺点和世界同业现状,从体制、经营和管理方面,提出了中国茶业走向世界可行性建议与方案。

随着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个世界的经济联系将日益紧密,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整体,各国经济将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趋势和明显特征。作为经济主体的各国企业,将在一个平等竞争的大舞台中,按国际标准体系、市场需求、价格规律和营销惯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作为中国经济组成部分的中国茶业,自然也将随中国经济全球化而走向全球化发展之路。

一、中国茶叶全球化的必然性及其目标方向

中国自开放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不断调整与变革,已建立起较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稳定发展,在与世界各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中,我国企业也获得技术、设备、经济、管理等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做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的中国茶业在经历了我国加入WTO的几年“洗礼”后,同其他产业一样,一批适应力强、机制灵活、富有竞争性的现代型茶叶企业,在摸索、竞争、锤炼中得到成长壮大,随着现代日益发展的电子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全面推行,世界各国产、销市场距离进一步拉近,强势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趋势,中国茶业全球化时机也日趋成熟,蓄势待发。我国茶叶全球化战略的目标方向就是:充分整合和挖掘我国茶叶综合资源优势,转为企业产品优势和产业经营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指导的外向型综合茶业经济体系,这是我国茶业全球化的基础;加快茶叶产业战略重组,迅速培育中国茶叶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组成“基地+工厂+公司”强势企业集团,通过龙头企业来牵引整个产业,这是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根本出路;不断创新体制,导入先进管理理念,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打造企业自身的黄牌品质和品牌,并走出国门进军世界,这是全球化战略的基本途径;加强同世界同业的通力合作,运用网络技术,建立企业与世界的联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茶叶企业真正、完全地“走出去”,领航世界茶业经济。

二、中国茶叶全球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世界有54个产茶国,160多个消量国,2002年世界产茶约307万吨,近20年产量整体增长平稳约3%左右,2002年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45万吨,约占茶叶总量45%。2002年中国茶园面积1660万亩,产茶74.5万吨,出口25.22万吨,分居世界一、二、三位;近几年中国茶叶出口基本情况是出口增加,创历史新高,平均单价下跌,创历史新低;我国出口茶占总产量的1/3,创汇约3.7亿美元,仅为斯里兰卡的1/2,均价为印、斯的2/3左右;茶园大都老化、品种更新不快,单产低,是印、斯、肯、日的41.8%、45.2%、25.6%、36.3%,是世界均产的62.7%;我国出口以散茶为主,产品粗放、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竞争限于低层次水平降价;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8%,以绿茶为主,占65%以上,主要销往伊斯兰国家,摩洛哥、塞内加尔、乌兹别克、日本均为主要市场,伊朗、美国是绿茶新兴市场;另一种优势产品乌龙茶主要在日本及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发掘不够,经营理念和手段落后,广告促销跟不上;红碎茶先天不足,逐步萎缩;特种茶虽平稳,但市场少;出口企业大都只顾局部和眼前自身利益。

当前,国际、国内茶叶消量趋势:一是绿茶增长较快,尽管红茶仍占75%左右的份额,但在欧、美等国,绿茶消费增长幅度超过20%,主要是近几年的科学研究证明,绿茶的抗癌,抗菌等保健功能在其他茶叶之上;二是向低农残、有机茶方向发展,由于人民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环境的担扰,对食品、饮料中农残量要求越来越严,这一趋势有向非发达国家蔓延之势;三是方便茶饮、调味茶、保健茶、果味茶等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四是茶叶食品逐步推开,“吃”茶的概念开始得到推行,茶糖果、茶冰淇淋、茶饼干点心、茶叶菜肴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五是茶叶高深技术产品已出现产业化,茶多酚、儿茶素、茶色素、茶氨酸被作食品防氧化剂、食品添加剂、临床药品,茶叶功能成分进一步细化和产业化;六是茶文化从中、日走向世界,并逐渐被各国所接纳和喜爱。

另外,在全球一体化大环境下,由于各地区政治、经济影响和集团利益相对存在,出现被视为实现某一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其内容甚至超越当时WTO多边会谈结果,特别是零关税条款,它将使地区贸易协定成员国与非成员之间贸易可能发生不符合WTO规则的逆向行为结果,从而损害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秩序与公平。几个与茶叶有关的地区自由贸易协定中,涉及到茶叶主产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马拉维、津巴布韦、毛里求斯等,涉及到茶叶主要进口国巴基斯坦、苏丹、伊拉克、阿联酋、摩洛哥、叙利亚、约旦、利比亚、突尼斯、南非等,这样将较大影响世界茶叶自由贸易和整个国际茶叶贸易秩序。事实上,因此因,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已大幅度退出埃及市场而让位肯尼亚茶,而肯尼亚也已退出在巴基斯坦市场让位斯里兰卡茶。

三、中国茶业全球化之路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都是经由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与经济交往历史悠久,几乎与中国茶叶外传和国外饮茶风尚同时产生,从中国茶自汉朝传入日本时起,至18世纪早期至19世纪中期,茶叶已因其中华文明独特魅力逐渐成为中西贸易核心商品和首选商品,处于来华贸易的支配地位。当时林则徐所言“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足见我国茶叶出,曾经在世界中商品的独有地位。如今,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的中国茶业,能否把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机,全面回归和拓占全球市场,重新确立自己的应有地位,路途自然艰辛,挑战巨大,然而中华茶人又将责无旁待。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客观趋势,“走出去”和“冲进来”是全球化一个过程中的两个层面,也是两个层次。“冲进来”的是国外强势企业参与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的竞夺,对中国茶业来说是“守防”概念;而“走出去”则是中国茶叶行业在经历“洗礼”后,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对国外同业的“征阀”和对全球市场的挤占过程,是“进攻”概念。中国茶业全球化有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进一步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直面全球化,如何在“守防”下,强大中国茶业自身呢?我认为:应进一步改革现有外部政策和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加快与国际经济运行机制的对接,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工厂为中组,以科技为手段,纵深开拓茶叶商品;完全放开企业自主经营权,支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推行混和型产权改革,极力强化创新发展的观念,强化风险竞争与应变意识,增强整个行业的开拓经营能力;通过资产为纽带,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私人三重职责与利益捆绑在一起,推行股份制改造,强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做大做强自身;一定时期内,加大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应政策扶持力度,并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企业通过托管、兼并、战略联盟等形式,组建新层面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茶叶企业集团;改变国家农业税制,提前实行免税,补贴扶持茶叶基础生产企业,加大品种改良和基地改造,发展有机茶和低农残茶叶生产,并按照“茶农+工厂+公司+国内外市场”的链式产业化经营,通过订单形式、挂靠形式、基地形式、协作方式、出租形式将茶叶基础行业带入市场;建立茶叶行业协会和交易市场,统一宏观管理,统一多方市场,将整个行业从过去政企不分的体系中彻底分割出来,建立行业自律和龙头企业导引的纯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将国内外两个市场作为参照体,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及时地开发茶叶商品和高科技茶产品,并结合现代休闲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经典茶园,开发茶特色旅游,调整、建立我国茶叶合理的产品结构和茶叶产业结构,将中国茶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层面。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化,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而且是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也是打造我国具有国际经营能力和经济战略意义之跨国企业的重要途径。中国茶业全球化就是中国茶叶企业“自省”、“修练”、“突围”、“征阀”的过程,“走出去”就是全球化最后和最关键的步骤。首先,应了解和研究全球产、销国家和地区的各自特征、发展层级,要求具体确切,而非表面的几个数字,这就要求“外征”的茶叶企业主动走出去,加强同产茶国的交流、交往,在维护生产国共同利益的前提下,相互学习、协调合作,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同进口国家和地区茶叶垄断企业的交流、往来与合作,借助当地企业直接接触消费人群之优势,通过了解、研判、反馈来调整产品生产结构,确定适应国际具体市场的营销战略,共同开辟其纵深、细分和整合的市场;加强与消费国行业组织和机构的交流、沟通、合作,参加和协作共组织各类展销会、订货会、研讨会、联谊会等活动,并组织本国企业组团外出考察市场,走入消费群体,亲身感受和考察市场机巧。并从多渠道、多方位,运用现代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向消费地区和消费者推介和宣传我国特色茶业和茶文化,推介和宣传我国特色茶产品的独有保健功能,引导消费方向,开发潜力市场。当年,福建乌龙茶“横扫”日本,是中国茶业推介自身、引导消费方向、开发潜力市场最成功的典范。其次,根据我国茶业在同业中的位置和世界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优先发展自己特有品质,从点及面,将中国茶业全面导入国际市场。绿茶、特种茶是中国茶业的优势,那就从绿茶、特种茶突破,进一步作大、作强、作优、作细其业务和市场,进一步拓展其产品结构、品种层级,加大科技创新、优化细化品质,加大劳动密集性产品开发、增加民族文化含量。再次,正视游历在世界自由贸易规则之外的地区贸易协定,采取迂回方式“以曲求直”,开发该地区市场,寻找中国茶业“外拓”新的突破,壮大阵势;对待“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体”,抓住产茶国肯尼亚、马拉维、毛里求斯和津巴布韦,通过生产合资、合作,收购兼并肯尼亚茶叶企业,通过投资援助共同开发津巴布韦茶叶资源,通过技术输出和合作连接马拉维、毛里求斯茶叶企业(同时也可突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进入、拓展南非茶叶市场),进一步将中国茶叶融合其中,“借船出海”,达到低成本、高收益、曲线型开辟俟及、苏丹等非常规大市场;对待“泛阿拉伯自由交易协定区”,利用我国特有政治、经济力量和传统友好关系作大摩洛哥茶业贸易与流通,在摩洛哥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或合资经营,以将中国优质茶输出到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阿曼、沙特、突尼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对于“巴基斯坦一斯里兰卡自由贸易协定”,一方面利用中、巴战略伙伴的政经关系挖掘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斯立兰卡合作开发CTC茶,适可拼搭中国红碎茶,满足巴方市场不同层次需求。第四,建立企业网络体系,搭建全球性网络连锁销售机构,以代理制、配送中心与交易平台为基础,促进茶叶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最大限度直接占领市场,实现B2B、B2C和ERP系统管理。最后,中国茶业全球化包含两阶段,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战略方法和“征阀”手段。第一阶段是中国茶业产品“走出去”,走向世界各个消费国家和地区市场,是营销商品的“征战”过程。它要求在国内生产的中国茶叶企业,应以各具体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国内茶叶资源为主,集合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开发产品、开展经营活动,实施的是贸易型营销策略,也是以被动、适应者的角度为主。而中国茶叶“走出去”的第二阶段是优势茶叶企业经过市场“竞争”不断强身壮大具有相对区域市场的领导、控制能力后,借助先进的国际化管理能力、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强力制造力和竞争力,而实施的资本扩张和超国家地域地整合生产资源及市场资源的跨国经营。它要求企业有熟悉国际经营和国际法、熟悉资本运作、熟悉全球茶产业的高素质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有能准确研判投融资环境并能果断实行的决策层;要求企业建立高效运作符合国际惯例的经营体系;建设富有无形资产、广为知晓的行业强势品牌;形成能促进企业自身不断创新、稳定发展的企业文化。实施跨国、跨区域“征阀”的手段包括投资、合资、联营、收购、兼并。投资,要求企业非常熟悉其投资所在环境、具有绝对优势以及对它具调控能力。成功案例、台湾在福建投资台式乌龙茶生产的天福茶叶公司等企业;合资,具备风险规避性特点,最引人注目和可资参考的是,印度塔塔集团和英国泰特莱公司的战略联盟,在解决泰特莱经营困境的同时使印度茶对英和欧洲市场出口方面有所作为;联营,能利用双方优势,象百事可乐与立顿茶叶公司联营组建“百事—立顿茶叶公司”生产“立顿冰茶”、“立顿香茶”,充分利用了“百事”在瓶装和销售网点优势;收购,则能适时利用原有企业某一方面的优势资源,缩短开发时间,象美国泰特利1982年收购Tenco公司生产速溶茶,1990年并购埃塔南方茶叶公司而成为美国最大品牌生产商之一;兼并,是纯企业良性扩张,多般大吃小,利于企业规模迅速作大,象中茶股份对福建、厦门等地方茶叶公司实施的策略。目前我国茶叶企业“走出去”,应以合资经营为主的方式介入产区的生产合作及销区的市场拓展,这样可减少中国企业资金投入,规避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销售渠道。通过“实践”后,再进一步采取多方位、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实现跨国,甚至跨行业拓展,真正实现中国茶业全球化。(伍崇岳 )

本文选自《中国茶叶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责编:周佳

一审:周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