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新湘评论   2024-10-10 18:58:56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不仅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而且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具体安排,明确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根本遵循。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强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总目标。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承载着资源配置、资金融通及风险管理等关键职能,通过其内在的杠杆效应与催化作用,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意味着要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效、安全、普惠、绿色,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的现代金融体系,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撑,是我国强国战略体系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金融强国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资金保障。金融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高成长性的企业和行业,推动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这种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能够促使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大动力,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和民生改善,进一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金融强国建设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的深入,中国将更深入地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成果显著。一是市场化原则。 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推动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法治化原则。 金融体制改革必须依法进行,法治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石。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机构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行为,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和蔓延。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确保金融体制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推进,取得预期的成果。三是国际化原则。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竞争,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建设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和互动日益紧密。通过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竞争,我国的金融建设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开放等举措,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因此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为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能够确保金融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通过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的认识,党能够引领金融行业不断创新,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金融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防控风险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永恒主题,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高我们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认识的高度,锚定建设金融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金融为民的理念,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加大对农村地区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让金融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顺应人民对健康养老、多元化资产配置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享受金融服务时更加便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实体经济的繁荣也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要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与产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展,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模式、新路径,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坚持防控风险,筑牢金融工作的安全防线。 金融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健运行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金融强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金融工作的安全防线,以金融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保障。通过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防止风险积聚和扩散,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确保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市场的监管合作,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中的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是当前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管理金融市场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多重职责。要强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确保其货币政策制定不受其他政府部门及利益集团的干扰,以维护货币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优化其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及时、准确地传导至实体经济。加强中央银行制度与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的协调促进,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健全结构合理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健全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应涵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子市场,形成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市场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着力打造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包括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优化交易机制等,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积极推动市场创新,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注重发挥不同市场层次的功能互补作用,各个金融市场层次不应孤立存在,而应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完善债券市场结构,推动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支持。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根本目的是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建立定期修法制度,不断适应金融发展实践需要,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四梁八柱”,重点解决风险处置机制不完善、行政处罚力度偏低等问题。同时需树立依法从严的监管执法导向,加大金融法制执行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准入、金融日常监管、金融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行为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持续加强金融监管和司法联动的协同性,更好发挥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执法司法合作,共同化解金融风险,惩治金融犯罪,维护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法治环境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迈向金融强国,金融的深层次开放是核心驱动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聚力点在于制度性开放,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便利程度,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加强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金融市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境内金融机构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多地“走出去”,实现在更大范围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统筹好开放与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做到既要“放得开”又能“管得住”。(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