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发现生态环境“风向标”

彭雅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1 22:23:34

湖南日报10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通讯员 盛琦)今天,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崇安髭蟾雄性成体,意味着该保护区新增环境指示性物种。

(在南岳衡山首次发现的崇安髭蟾雄性成体。 通讯员 摄)

据介绍,崇安髭蟾是一种两栖动物,在繁殖季节为争取配偶,成年雄性个体上唇缘会生出黑色锥状角质刺1至4枚,乍看像人类的胡须,因而被民间称作长“胡子”的蛙。由于崇安髭蟾的生长周期长,仅蝌蚪完成变态发育就要经历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对环境要求很高,需要能长期稳定维持良好植被状况和水量的山区溪流环境。这一特性使其被视为环境指示物种,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 通讯员 摄)

早在2018年,科研人员就首次发现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出现崇安髭蟾蝌蚪,但经过6年坚持不懈寻找,才第一次找到雄性成体。

(在南岳衡山发现的崇安髭蟾蝌蚪。 通讯员 摄)

省林业局表示,在我国,已知的每一个崇安髭蟾种群都已经独立演化了很长的时间,有自己独特的演化历史。这次在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崇安髭蟾雄性成体,意味着该物种增加了一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更加丰富,为物种延续和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责编:谢卓芳

一审:谢卓芳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