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10-12 23:52:55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生动展示湖南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做法成效,讲好湖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故事,《新湘评论》组织记者从1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区)中各选取1-2个村进行蹲点式采访,推出“上村山——辛小湘回乡记”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到了祁阳市茅竹镇富联村。
乡村的丰美需要一场暮春的雨来渲染。
方一进入富联村,柏油路两旁整齐划一、广袤无垠的稻田便映入眼帘,清新脱俗,随风轻摆,时而如同翠绿的波涛在海平面上缓缓起伏,时而又宛如一块翠绿的翡翠,为这个静谧的村庄披上了一件生机勃勃的“外衣”。
2021年 ,祁阳市茅竹镇富联村被确定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便开启了它不断“优化升级”的振兴模式。
探索“左右逢源”,将科学的“活水”引到田间地头山林,让村里的产业“活起来”;
实现“四通八达”,用建设的“利刃”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的“天堑”,让乡道成为兴农致富的康庄大道。
2023年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祁阳市茅竹镇调研时,对富联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远规划、稳扎稳打,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富联网”,是富联村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
这片广阔的红土地上,小小的村庄何以酝酿出大大的能量?产业织“网”,以何“富联”?
因地制宜,“小”油茶引出“大”产业
油茶,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指出:“油茶是个好东西”“要大力发展好油茶产业!”
坚持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保障粮油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态、富民工程,是祁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关键举措。
富联村地处山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跟随着驻村工作队长黄亚辉,踏进富联村油茶高标准新造示范基地,肥沃优质的红土壤格外松软鲜亮。一垄垄经过精心翻垦、细致整理的土地,随着山坡的起伏而蜿蜒舒展。数十名村民正忙碌地穿梭其间,投入到培育油茶苗、拔除杂草等火热劳动中,呈现出一幅生动和谐的农忙画卷。
要不要外出打工?还是留在家务农?
几年前,面对家庭经济收入与守护孩子老人的问题,村里的青壮年们可能会陷入两难。
但今天,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最优选项” 。
“在这里做事蛮好,价钱可以,100元钱一天,我在这里做事家庭也照顾到了,外面做事还要车费,在这里做事蛮划算。明年树长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在这里做事。”
李年春是富联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早年间他选择外出务工,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这两年,看到家乡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在顾君茶油有限公司就近就业。现在的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也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年春的转变并非个例,富联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意识到,家乡的发展同样能带来美好生活。
这一切变化,富联村第9组的“老组长”蒋金球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憨直、朴实、乐于助人,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村民们心中的“致富带头人”。他带头签字修路,帮助村委调配适龄劳动力,还积极劝说村民们积极就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村庄的发展,开始为村庄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让村民们真正参与进来,才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黄亚辉感慨道。
今年,是黄亚辉担任富联村驻村书记的第4个年头。奔赴在乡村振兴最前线,“乡村工作,群众最大”这句话,是他这几年最大的工作感悟。
自2021年5月初至今,富联村成功流转2400亩山林,引进顾君茶油公司投产2000多万元建设高产优质茶油基地,为村民直接增加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
油茶造林成为富联村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实现了绿色产业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创新引领,乡村模式“在线更新”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这股创新创业的热潮也愈发汹涌,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富联村的发展蓝图也由此徐徐展开。
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富联村里,一项创新的“稻虫”共养模式正在田间地头迅速推广,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事出有因。今年4月份,中国工程院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祁阳工作室落户祁阳茅竹镇富联村,12名农业专家重点围绕稻田土壤环境提质、水稻绿色高效丰产、防治病虫害、稻鱼综合种养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稻虫”共养模式就是其中一种革命性的农业生态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将一盒盒大量繁殖吸附在海绵里的线虫,按照一盒一桶半水的比例充分搅拌后投放到试验田,通过以虫治虫的方式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等病虫害,不仅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通过昆虫的参与,增强了土壤的肥力,促进了水稻的健康生长。
“稻虫”共养的推广,可以实现水稻种植的稳产增量,而“稻鱼”种养的普及,则为富联村提供了新的产业增值模式。
富联村的示范稻田里,不久前刚放入的460斤禾花鲤鱼苗在田垄旁的水沟里撒欢,鱼儿通过连接稻田的涵洞,可以自由进入稻田觅食。
对于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的优势,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农学博士陈小龙介绍道,“主要选择抗性强、品质优的水稻品种,配合禾花鲤鱼,以禾花鲤鱼的生态习性对水稻田防萍、防病、治虫、除草,以荷花鲤鱼的粪便肥田,实现米优、鱼肥。”
今年,生态稻鱼综合种养示范面积有100亩,水稻种植品种为五丰优317,每亩稻田放养禾花鲤鱼800-1000尾,预计每亩产水稻500公斤以上,禾花鲤鱼40公斤以上,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
未来,稻香米香,鱼跃“农”门,村民们也在期许着。
创业赋能,“洄游”青年焕发乡村青春
历经岁月的洗礼,城市一度独领风骚,而乡村常被贴上“空心”“凋敝”“沉沦”的标签,如同沉睡的古老遗迹,静待重焕新光。
然今日之景,正悄然变迁。
“青年”“互联网”“技术革新”——这些炙热的词汇如同火种,点燃了乡村新的希望。
一部手机、一场宣讲、一笔订单……在乡村振兴的崭新赛道上,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手握“新农具”、耕耘“新农活”,他们以满腔热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诗篇。
“每当孩子们来到基地研学,我都会教他们制作一些精美的小手工,比如我们祁剧同款的发钗、扇子等,这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为宣传本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于丽弟,是富联村的“00后”返乡大学生,手持一根亲手制作的精致发钗,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声音清脆悦耳,笑容灿烂如花,扎着高马尾的她散发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紧密相连,新农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毕业不久的于丽弟,曾在长沙的零售行业短暂停留,但心中对家乡的热爱和创业的激情促使她毅然回归,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接下来,于丽弟计划成立本村的直播工作室,进军网络电商领域,带领村里的留守老人一同制作本土纯天然零食与手工艺编织品,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将家乡的土特产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当然,富联村的产业之网不止于此。
在祁阳市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产业发展的多股春风,让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引进中林集团投入1000万元 ,在富联村开垦建设了优质油茶基地2000余亩;
投入140万元打造富联村研学基地 ,目前研学基地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已接纳学生和游客总人数超12000人;
引进和谷谷农文旅公司,并投入社会资本1500万元 ,将为村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养龟、大棚西瓜等特色产业 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岁月流转,不过短短数载,富联村便实现了华丽转身。现在的富联村村舍井然,琉璃映宇,清风徐徐。
“乡通百业兴,村畅百姓富”的显著变化,让村民们看到了“大道越走越宽广也越精彩”的新希望。
采访对象 :祁阳市茅竹镇富联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黄亚辉
采访时间 :2024年6月
记 者 :您在村里工作期间最想感谢谁?
黄亚辉: 特别感谢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
记 者: 您最近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黄亚辉: 对政策的掌握。
记 者: 您在村里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黄亚辉: 老百姓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饭。得到认可我心里非常感动,很有成就感。
记 者: 您最近的一次通话是打给谁?
黄亚辉 :妻子。上午在村里忙工作没接到她的电话,中午给她回过去了。
记 者: 您最想分享的一张照片是什么?
黄亚辉: 这是2022年2月,雪后持续低温,驻村工作队员陈小勇在西瓜大棚里进行融雪与清理工作,弄得满身是泥。
记 者: 您最想为谁办一件事、办什么样的事?
黄亚辉: 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村里“麻里邓家”居民片区还没达到整改预期,想要尽快推动完成。
读懂乡村,才能振兴乡村
乡村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我们理解社会变迁、探索发展规律、传承文化脉络的重要载体。读懂乡村,才能振兴乡村。
首先,乡村的振兴,是“迭代”而不是“换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原风貌、原生态,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传承与创新的契合。富联村是典型的南方村庄,涵盖了肥沃的土地资源、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看作是落后的、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和潜力的空间。
其次,乡村的振兴,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规律和特点。
乡村发展往往受到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系统。我们不能一刀切地推广某种模式或政策,而应该根据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只有深刻理解乡村的节奏与内涵,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和潜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乡村发展的脉搏,稳步推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