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铜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3 16:12:33

文丨周新国

铜官人写诗看起来冇么子规矩,甚至全然不遵循诗词格律的规范,然而,他们对于诗词的核心要义拿捏得蛮好的,情感的抒发与个性的展露皆十分出色。于是,铜官人把这种独具特色的诗称作“白路句子”。这些诗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修饰,读起来却宛如畅饮山间甘泉,沁人心脾;又如观赏绝世名画,赏心悦目。其字里行间的笔触之细腻入微、情感之真挚恳切、意境之幽远深邃,细品之后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铜官人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性格中不乏山的稳重和水的柔情,讲一个白路句子的小故事吧。20世纪60年代末,铜官老街上有位姓张的人,以制作米干子闻名遐迩,众人便给他取了个“张米干子”。年轻之时,他对此称呼并不介意,别人呼喊时,他还时常欢快地应答。但随着年龄增长,无论老少都依旧这么称呼他,他心里便产生了不悦之感。为了避免大家不再这么叫他,于是就写了一首白路句子并贴在自家门上:“张张白纸写诗文,米能养活世上人。干柴烈火烧万丈,子孙无礼喊小名”,大家看到他这首藏头白路句子之后,再也没有人叫他张米干子了,还一个劲地夸他有文化。 如今,铜官人写白路句子大细人都会写几句,做陶瓷器也差不多人人都会捏几个,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精神的传承和价值的弘扬。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写诗(白路句子)的高手,驰名中外的长沙铜官窑,不仅率先开创出釉下彩瓷的新颖工艺,还别出心裁地将诗文题于瓷器之上,既达成用以装饰的效用,又给世间留存下了珍贵无比的文化瑰宝。唐代铜官窑的工匠们随心创作、挥笔题写、精心烧制在陶瓷器上的诗歌,开创了“瓷诗”的先河,瓷器上那一首首诗文,既有倾诉爱恨情愁、伤情离别的,又有描绘民俗风情、生活场景的,其文字率真质朴、清晰晓畅,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窑工们恬静淡然的生活情趣和陶瓷器远销海外的艰辛历程。铜官陶艺大师刘志广先生结合自身体会,从近百首《人间唐诗》中精心筛选出九首,依据时间节点、诗文内容进行排序,串联起了“诗”路铜官。倘若让人们沿着这条“诗”路去寻思、去领悟,那穿越千年的大唐铜官仿佛会奔腾呼啸着朝我们而来,当年窑工们将陶瓷器销往亚洲、北非、东非的壮阔宏伟场景,就会如同一幅幅历史长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云散雨初收,

千里到扬州。

随波行万里,

何日在归途。

“三月烧窑四月开”,这是铜官人千余年留传下来的宝贵经验。每年三月,天气渐暖,阳光渐盛,大自然中的植物开始萌发生长,花朵竞相绽放,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之景。春风也变得柔和而温暖,人们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愉悦舒畅,窑工们大都是赶在三月份把窑烧好,等到了四月份,“最美人间四月天”,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充沛,正处在向夏季过渡时期,晴天的日子开始增多,湘江河水也开始上涨,这时候最适合水路运输,窑工们赶紧出了窑装好船,顺着南风沿湘江直下扬州,再换乘大型商船扬帆出海,随着大海的波涛航行万里。想到这一趟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倘若遭遇危险,或许就无法返回,心中难免泛起惆怅之意。

一别行千里,

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

无夜不相思。

从铜官码头出发,历经千里迢迢抵达扬州,众多陶瓷器在此处重新装船,一路的辛劳暂且不提,更令人担忧的是海上的风险,大海不像湘江,有着暗礁险滩,狂风巨浪,货物能否安全送达目的地,还要祈盼上苍的庇佑。在来到扬州的这段日子里,家人不在身边,连句安慰的话都听不到,心生寂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恨不得立刻回到亲人身边。

日日思前路,

朝朝别主人。

行行山水上,

处处鸟啼新。

不想走却也不得不走,不销完这船货,窑工们一年到头的收入就没有了着落。于是,一心只想着要沿着这水路多停靠几个好码头,销掉好些陶瓷器,减轻商船重量,确保安全系数,好在每个码头的商人都还尽人意,买了不少的东西,心情顿觉好了许多,航行在水路上,观看两岸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感觉一切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好的。

一双青鸟子,

飞来五两头。

借句船轻重,

附信到扬州。

窑工们出去销售陶瓷器也有一段时日了,家里人也是十分牵挂,一到傍晚时分,好些人就来到湘江河边,看看是不是有到扬州去的船只,望眼欲穿之际,突然看见一双青鸟子落在挂有五两头的船上,凭借经验判断,凡是挂有五两头的船只就是能够入长江的货船,那兴奋劲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他们大声地对着货船吆喝打招呼,有的甚至划上小船给他们送好吃的,问长问短套近乎,为的昰让他们能够帮忙捎封信到扬州去问问情况。

离国离家整日愁,

一朝白了少年头。

为转亲故知何去,

南海南边第一州。

好在船主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非常负责任地把信带到了扬州,交到了收信人的手里。千里之外,接到了家信,一个个都是百感交集、涕泪交加,于是乎,赶紧把这里的情况给家里人报平安,他们说,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扬州把货卸下来,接着又要装大型商船,东西多,损耗大,急死人,这还不打紧,难的是还要等船,越等心里越烦躁,越等心里越不是滋味,这次远行不光要离国离家,途中还将面临凶险和挑战,整日为此忧心忡忡,年纪轻轻便生出了一头白发。出来许久,折腾了好些时日,商船还没有起锚,人和货物依旧滞留在扬州。

人归万里外,

意(心)在一杯中。

莫虑前途远,

开帆待好风。

等啊等,终于等到了要起锚的那一天,一拨人既欢喜又忧愁。高兴的是即将出发,一年的收入有了盼头,忧愁的是要远离家国,没有亲人的陪伴。于是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释放心中的压力,排解心中的忧愁,这一拨人中,有出过国的,有没有出过国的,他们饮酒时的心境就有些不一样,一批人信心满满,一批人信心稍缺,但他们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祈愿在航行途中能够顺风顺水,一切平安顺遂。

欲到求仙所,

王母少时开。

卜人船上坐,

合眼见如来。

过去,出远门是最让人担心的事,何况这一次连人带货去的不是一般的远,沿线要停靠二十八九个国家,那时候,在大海中航行没有什么可靠的保障,只有求菩萨来保佑,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因此临行前必须到庙里去拜谒神灵,祈求王母娘娘庇佑。又念及王母娘娘庇佑众人,未必时刻有空,便请占卜之人上船。见其双手合十,仿若看见如来佛,心中更为踏实。

海岛浮还没,

山云断更流。

棹穿波上月,

船压水中天。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们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扬帆起航,商船在大海中航行,窑工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浪花、绿色的岛屿和天空中飘浮的云彩,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而宁静。窑工们坐在船头上,看见远处的海岛忽高忽低,白云飘在上面时隐时现,天空和月亮倒映在水中,看起来商船好像压在天空上一样,月亮也好像被船桨不时划破,此情此景,只有航行在大海上的窑工们,才能体会得到。

万里人南去,

三秋鹰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共汝同归。

商船在海上不断地往南边航行,从四月份离开铜官到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一晃已经五个多月,秋天是属于鹰的季节,这时候,抬头看见天空中一只独行的王者正向北方飞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离别家乡,方知岁月匆匆。但无论何时何地,那缕思乡之情始终萦绕心间。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海上的窑工们来说,乡情不光是心灵的慰藉,更是未来希望的寄托。他们在思考,这一趟远行他们是结伴而来,一定要尽快地把带来的陶瓷器销售出去,俗话说:“同来无疏伴”,一起来的就要一起回去。

如今,当人们提及海上丝绸之路,仿佛翻开一部满溢诗意的历史典籍。不妨设想一下,当年的窑工们,忍受思乡之苦,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着远航的商船,不惧风浪,披荆斩棘,奋勇向前。这一切,何尝不是他们的坚守与冒险呢?又何尝不是他们坚韧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心中的万千感慨,早已化作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句。

穿越千年,回望铜官,《铜官渚守风》的低声吟唱越走越远,“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那是杜工部的无奈叹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则是铜官人的骄傲和自豪!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