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5载 与共和国同成长|覃道周:壶瓶山上的“电骡子”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8 10:30:54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丽丹 通讯员 易长龙

常德壶瓶山,山峰林立,峡谷幽深。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这里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叶、烟叶、高山蔬菜、旅游等产业快速腾飞。

在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在灼灼生辉的灯火里,同样挺立着另一座“脊梁”——

从一豆青灯到灯火通明,从“壶瓶山的电吹不得风,打不得雷,下不得大雨,出不得大太阳”到“国网公司五星级乡镇供电所”,一支“电骡子”队伍扎根深山,发光发热。

▲“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宝峰供电所所长、党支部书记覃道周

覃道周,是湖南省唯一带领两个供电所创建“国网公司五星级乡镇供电所”成功的第一人。

这位56岁的土家族共产党员,32年如一日,将如火青春和满腔热血投入到山区电力事业发展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自己平凡的电力人生。

让山村亮起来

在如今的常德石门县所街乡焦山村村部(撤区并乡前隶属水南渡乡管辖),矗立着一块高达2.8米的大石碑,碑上刻着“党恩浩荡”四个大字。这是1995年焦山村村民为纪念顺利通电自发而立的。

水南渡乡,地无三里平。到1993年春,还有焦山等三个村的农户靠枞膏、蜡烛和油灯照明,和用电有关的加工业更是无从谈起。

▲实施“村村通电”项目,覃道周带领工程人员和当地老百姓一道人力抬电杆上山

时年25岁的覃道周是水南渡乡电管站站长,接过辖区“村村通电”的项目重任。

“为了筹资通电,他们卖猪的卖猪,卖羊的卖羊,有的老人甚至卖掉了棺材。”回想起来,覃道周怎么也忘不了乡亲们对通电的渴盼。他积极与上级联络,得到市电业局等四家单位的支持,解决了工程2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问题。

在这些偏僻的山村架设电杆电线何等艰难?当时的焦山村不通公路,架设线路的通道是从树林中砍出来的,电线、电杆都得靠人力抬上山。

▲架设电杆

但年轻的覃道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怎么困难也要把焦山村的电架起来!”他带领工程人员和当地老百姓一道,吃住在深山,没有一个人退缩。

覃道周清楚地记得,一根700多公斤的高压电杆,他和当地近20名乡亲一道抬上山顶,抬了整整三天。

“每天抬不到300米远,有的鞋子被树桩刺穿了,有的手磨起了大血泡,抬起电杆左转右转不知转了多少回,一天下来,浑身是伤。”

工程完工了,辖区内最后一个村通电的任务顺利完成。在通电庆祝仪式上,覃道周接过乡亲们敬来的包谷酒,热泪盈眶。

2006年,石门县供电公司在壶瓶山成立了乡镇供电所,覃道周任所长。

▲2006年壶瓶山供电所成立之前的电网

为彻底解决壶瓶山电网网架薄弱问题,覃道周和同事们积极投身农网改造升级。白竹山、剩头、黄连河一个个边远的山区都留下了他们奔波的足迹。就是不看档案图纸,覃道周也能清楚地说出每一条线路的具体地点和材料规格。

▲覃道周的“电骡子”团队开展电网建设

2008年春节前夕,常德大面积冰灾,而高寒山区壶瓶山更是重灾区。突降的大冰雪给电网带来重创。

“猴子能上,我们就能上!”“只要天上不落刀,我们就要去抢修!”那段时间,覃道周和供电所员工没有睡过一天好觉。每天,他带领抢修队员背着干粮,爬冰卧雪穿行在线路受损严重的大山深处修复线路。

在覃道周的管理和领导下,壶瓶山地区坚强网络布局基本形成,实现建所连续十年“零事故”“零投诉”目标。

为百姓做一些实事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壶瓶山地区茶叶、烟叶、高山蔬菜等经济产业实现飞速增长。每年的制茶、烤烟旺季,覃道周都会带领供电所员工提前对所有线路、变压器开展隐患排查,并制订应急预案,在用电高峰期组织党员服务队队员24小时巡查。

覃道周常说:“电可靠了,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2016年以来,为保障茶叶、烟叶生产用电,在他的带领下,壶瓶山供电所又先后完成了68个台区的配电设施二次升级改造。

▲覃道周与壶瓶山村民

在壶瓶山,覃道周和他的团队还收获了一个“电骡子”的别名。

2007年的一天,覃道周在南坪集镇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闲聊中,覃道周了解到老人住在30里以外的青林村。一大早,老人拄着拐杖出发,来回一天的时间就为到集镇买一包盐。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包盐,来回60多里的山路,这让覃道周陷入了深思。他心想:供电所的员工每天都要在深山中穿行,我们为什么不帮老人把这包盐带回去呢?

▲覃道周与同事们为群众捎带物品

早在原水南渡电管站任站长时,覃道周就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阳光电力服务箱”服务举措——每个员工的摩托车后备箱里,都是为方便百姓而准备的灯泡、花线、开关之类的备品备件。

覃道周决定把这个“服务箱”的延伸为“便民箱”:进村带商品,出村带山货。只要是村民需要,一条毛巾、一包盐、一袋米、一包化肥,供电员工都义务捎带。

10多年时间里,全所累计为群众捎带物资已达26万多公斤。许多老百姓说:跑山的电工变成了“电骡子”,也方便了我们这些住山上的“泥腿子”。

▲覃道周夜间为群众更换漏电保护器

▲覃道周在壶瓶山大岭村指导张文耀老人安全用电

“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也经历过山里人的苦,对山里群众的艰辛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

山区的留守的老人、儿童、残疾人更是覃道周的牵挂。他们受制于自身条件,生活比较清苦,他把解决这些群众的生活所需当作份内之事,并建立起特殊帮扶对象档案,至今帮扶人员已达28位。

剩头麻风疗养院位于壶瓶山大山深处剩头林场,至今还有有12名麻风病人生活在这里。他们因麻风病肢体残缺,生活非常不便。

2007年,覃道周带领供电所员工历尽千辛万苦把电送进了疗养院。“我能多做点什么?”平日里,覃道周和员工们只要到了疗养院附近,就一定要去转一转,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们的。

▲2007年,覃道周和同事们通过索道运送电杆上剩头林场

自2011年开始,每逢春节、端午、中秋传统节日,覃道周都带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背着各种物资,来到麻风村陪老人过节,至2024年中秋节已经坚持了50次。

麻风病人李三新老人用烟盒纸写了封感谢信:“你比我们的父母还好,比兄弟姐妹还亲……”在覃道周的影响下,如今,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麻风村的帮助中来。在政府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把“电骡子”精神带下山

2018年6月,覃道周下山了,走进宝峰供电所。“‘五星’还不够,我要成为‘十星’所长。”对于新的挑战,覃道周依然信心满满。

▲2016年,覃道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并接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与壶瓶山不同,宝峰是石门县域经济的中心区域。辖区用户量大、工业用电多,用电人员结构复杂,人们对电的需求和依赖更高。

从在山区服务群众为主到地方经济发展与群众安全用电并重,“电骡子”还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模式不能复制,但精神和思想可以传承。”覃道周说,“电骡子”精神就是为民服务。在宝峰,提高用电质量,为经济发展“蓄电”,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

▲覃道周走访宝峰工业园区企业

初来宝峰,覃道周便开展实地摸排。他发现,宝峰线路改造已经过去10多年,现有供电设施已经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低电压”问题严重。

于是,覃道周向上级申请项目,同时利用旧材对低电压线路进行改造。他带领20多名员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在辖区里改造了8条高压线路,增加配变220台,解决了困扰12000户居民的“低电压”问题;通过负荷分流,将园区用电和农村用电线路分开,打造园区专线,安排专人每季度对辖区97台企业专变的用电进行检查,全力确保园区生产供电。

▲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协助烟农检查烤房设备

同时,覃道周还带领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电小骡”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园区、街道,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春意纺织厂因功率因素不达标,每月电费偏高,在覃道周的指导下,让无功补偿装置恢复投运,一年便节约电费成本12万余元。

▲2023年7月,覃道周在10千东河线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该条线路建成后,易市集镇6500余户居民的供电质量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2023年,覃道周带领支部党员们和夹山寺社区开展“社网共建”,设立电力便民服务点、“电骡子”服务E站,就近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电力服务、便民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难题。

他倡导建设“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为社区330余户居民建立了家庭文明积分档案。通过“文明积分、积分换物”的方式,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孝老敬亲、勤俭节约、尊师重教、文明处世、爱网护网,弘扬文明乡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开张以来,夹山寺社区群众已有103人次兑换公益积分12530分。

▲群众在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

近年来,“电骡子”覃道周劳模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农电工作中的难点、痛点,积极投身于解决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等瓶颈问题,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和QC小组活动,成功研发了“智慧物联生态驱鸟器”“简易接地线收纳架”“快速扎线制作器”等多项实用工具。

今年,已是“湖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电骡子”覃道周劳模创新工作室,又斩获了“2024年度电力行业四星级创新工作室”“2024年度电力行业创新技术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第45次QC小组成果一等奖”三项荣誉,其主持研制的“智慧物联生态驱鸟器”在科技成果评价中被专家组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覃道周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创新研究

“......身做电杆,周身送电。肩作货郎,专售冷暖......”无论山上还是山下,覃道周都牢记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他让“电骡子”精神持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