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9 22:27:53
文|何崇恩
一
市郊有个小山村,1949年时,因几个村民从部队退伍还乡,由他们建议获准,将这个无名村命名为“红旗村”。
红旗村过去一穷二白,现在家家装上电灯,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原来,村里的孩子很少上学读书,有很多目不识丁的文盲。现在竟然有了几位上大学的秀才,真是百年罕事。
改革开放后,乡村道路不再崎岖,修了水泥路,机动车驶进驶出,土产可以运往城市市场换钱,兜里有了人民币,村民生活改善了,土鸡婆蛋也不再赶集卖掉,留着自己享用,鸡鸭也养着一家人逢年过节吃,穿着也讲究色彩式样。
在村书记李敢文和村主任王志新带领下,响应党的号召,村民们集资,红红火火搞起了乡村振兴。
二
首先规划了土地,本着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发展了种果树、种中草药。秋日里,房前屋后,山坡空地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中草药也被药厂收购,财路拓宽了。
除种水稻,端稳饭碗外,又开辟了莲荷田,达到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湘莲是名贵补品,不愁销路。同时还大力发展养殖业,池塘里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溪水中有“春江水暖”的“先知”。真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产丰富了,经济活跃了。红旗村成了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只是缺了些嬉闹的猴子。
红旗村北面有座金银山,是南岳衡山余脉,树木丛生,郁郁苍苍,特别是村南有一大片竹林,海碗粗的楠竹密密麻麻,每年春季,竹根延伸,竹笋冒出,使竹林不断扩大,不但环境优美,竹子又能成为手工业资源,可以大力开发。
村里大学生中有个学地质的,假期回家,发现山谷小溪边崖壁上有不少巨石,石质坚硬,细腻光滑,摩氏硬度达到了三到四,含石英与硅化物,是作装饰材料和制文房石砚的原料。这一发现好比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面对这些条件,村里的领导和有见识的村民们掀起了开发资源,振兴乡村的热潮,一致赞成创办乡村企业。
三
接着,村里派人去寻访能工巧匠,终于从外地请来了一个竹艺技师,此人姓王,外号鲁班,在鲁班师傅的主持下,添置了电锯,万能木工机,组织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成立了“红旗竹艺厂”。他们首先生产竹帘,竹帘除了做窗帘外,还可挂在室内墙壁上,比贴瓷片简便多了,而且是原生态没有污染。特别是鲁班师傅有一手绝活:制作虾须帘,竹子削得跟虾须一样,编织好后可在上面绘画。村里有个孩子,在湖南师大学美术,对这个竹帘大感兴趣,用颜料和墨在竹帘上画仕女、山水、花鸟,增强了产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大受欢迎,订货单一大沓,许多茶楼酒馆,纷纷购买,装饰店堂,令人耳目一新。
竹子有竹节,也不可浪费,在车床上加工成杯碗、筷筒、笔筒、烟灰缸,上面刻诗文、刻图画,也成了畅销的商品。
王师傅还叫大家把剩下的边角材料做成小竹帘,一两尺见方,有何用呢?很多书画爱好者外出笔会,将毛笔裹在帘子里,不伤笔毛。产品销到了城市文具店里。
除办竹艺厂外,又办起了“石材加工厂”,购买了切割机、抛光机和各种刀具,如平刀、排刀、斜口刀、三角刀、圆口刀,将溪边开采的石材加工成文房砚台,刻上龙凤呈祥纹饰,象征中华崛起,文化复兴。还在不同造型的砚上刻梅兰竹菊、莲荷菊花,十分雅致,同样畅销,被收藏爱好者和文化人所喜爱。
四
红旗村出了名,引起团转四周乡村的羡慕,因村办企业的崛起,村民们每年分了红利,每户收入增加了万元以上,村民们开始富起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村支书李敢文和村主任王志新可忙坏了,隔三岔五来红旗村参观学习的人可多了。
书记与村主任这下更来劲了,两人决定在村中心建设一个升旗台,每天清晨集合大家举行升旗典礼,宣誓爱国爱家,不忘初心,每天让红旗在长空中飘扬。又在村委会里挂上一幅“绣红旗”的五彩剧照。
红旗村有了自己的文化,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制订了新发展方案,正在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