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在湘潭举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1 12:23: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 员暴宏博 谈馨雨/文 向润源 杜诚凯 李峰/图

10月19日,第六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在湘潭举行。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金刚致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主持开幕式。

刘金刚表示,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旨在交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理论研究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这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举措。

论坛设置5场主题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求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湘论坛》《毛泽东研究》等150多位学者、代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论根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是在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表示,现代化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选择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的实际,具有本国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稳妥处理现代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长期探索的产物。

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联主席、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唐洲雁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开辟阶段和新时代以来的推进和拓展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道路、理论和制度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凤城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直指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道德理念、人文精神,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应用于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第二个结合”的典范。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原主任张国祚强调,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科学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深受全体人民衷心拥护的发展宗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合理发展结构,遵循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厚的文化底蕴等8方面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足以坚定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信。

本次论坛由湘潭大学主办。

6校合作共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周年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同期举行。

刘金刚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专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有效管用举措,加强基础建设和科研,深化人才培育,不断增强学科竞争力,推动实现马理学科和马院高质量发展。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汇报了2023年以来合作共建工作进展,下一步工作设想和请求6校支持事项。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分别发言,对一年多来合作共建工作进展表示肯定,并对委派专家到湘潭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职,联合举办博士生论坛、集体备课、学术会议,加强教材建设协作等提出建议。

责编:颜石敦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