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的多重超越

    2024-10-24 14:50:12

文|丁智良

我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期待,一口气读完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可可西里》的。可以说,这是一部在挑战极致生存条件下超越文学创作极致的具有多重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文学作品。

可可西里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为世界三大无人区之一,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超过五千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正常的一半,环境极致恶劣,号称“世界第三极”、“世界上除了月亮背面之外最神秘的地方”,环境恶劣到了极致,是绝对的生命禁区。正因如此,在陈启文之前,还没有一位作家深度探索过这里。接受青海出版社的邀请之后,为了探寻可可西里的真相,年近花甲的陈启文六上青藏高原、三进可可西里,从2017年开始采访,到2023年8月完成第三稿,才终于划上句号。每一次他都是带着速效救心丸上路的,几经波折、几番辛苦,最终成功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挑战,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可以说,《可可西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他用脚走出来的、用命拼出来的、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超越体能和意志的极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深度探索可可西里无人区的作家,是陈启文创作《可可西里》的第一重超越。

《可可西里》的第二重超越,是第一次全面介绍了可可西里的地理风物。通过深入采访、精心收集资料,陈启文对可可西里各种情况的熟悉程度,甚至比当地人和那些专门研究可可西里的专家还要全面。他在《可可西里》一书的《引子》里,特意用14个页码的篇幅,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资料,从命名、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地貌特点、地理演化、水系分布、气候特征、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可可西里进行了全面介绍,堪称一部可可西里简史。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可可西里的立体画,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感。

而填补“环保卫士”索南达杰身后可可西里将近三十年生态保护历程的文学空白,则是《可可西里》的第三重超越。在可可西里的整个宏大叙事中,索南达杰的故事仅仅只是一段悲壮的序曲,而对他之后时间跨度将近三十年的艰苦卓绝的生态保护历程,除了一些碎片化书写,还留下了大片文学空白无人着墨。陈启文在这部《可可西里》中,将索南达杰身后的故事和可可西里将近三十年的生态保护历程作为主体和重点来书写,完整地填补了这片文学空白,他自称是“续写的可可西里”。

将可可西里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书写,则是这部书的第四重超越。在陈启文之前,对可可西里这片特殊的时空,只有一些零星的、碎片式的文学书写。在追踪采访过程中,陈启文敏锐地发现,三十年来,人类对可可西里的保护一直在演进中,从最初的重点保护藏羚羊逐渐延伸到所有野生动植物,又从野生动植物扩展到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而我国对可可西里自然生态保护也不断升级,1996年进入自然保护区时代,随后又从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保护可可西里最大的进步,也是最完整的保护。被世界公认为“人类参与自然生态保护和物种保护的经典案例之一”。针对这点,陈启文不断调整自己的采访视角,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观,还用了一个专节《不仅仅是为了拯救》来描述这种生态观的演进,并将这一创作理念融入整部报告文学的创作中,第一次将可可西里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表述。从这点来讲,称《可可西里》为“可可西里自然生态保护史”也不为过,为世界各国了解、研究可可西里的自然生态保护进程提供了详实、珍贵的史料。

《可可西里》的第五重超越,也是最大的超越,是塑造了一批“用生命守护生态”的英雄群像。多年来,“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用生命守护藏羚羊的故事被反复书写,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他之后,一批批可可西里的守护者、志愿者沿着他的足迹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他们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因为可可西里极致恶劣的环境,一直无人进行系统的采写,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在当无名英雄。如果说刚接受青海出版社的邀请时,陈启文是将创作《可可西里》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的话,那么当他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深入了解那些长期奋斗在这片生命禁区的守护者舍生忘死的拼搏精神和慷慨悲壮的感人事迹之后,他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已将创作这部作品当作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誓要创作出一部全面深刻表现这些无名英雄事迹、全景式展现可可西里艰苦卓绝的生态保护历程的经典性作品来,这也成了他创作《可可西里》的最大动力。

报告文学的第一要素是真实不虚。为了真切感受那些坚守可可西里的无名英雄们的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真正获得反映他们事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地还原他们的英雄事迹,陈启文不满足于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的资料,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多次亲身奔赴可可西里采访、收集资料,足迹几乎踏遍那些守护者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如同那些守护者一样行走在生死边缘,真正走进他们内心,感受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苦与乐、爱与恨、自豪和遗憾。可以说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经历了无数艰险,才完成这次“长征”式的采访。也真正把握、洞悉了这些绝域守护者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并以这些一手资料为蓝本,三易其稿,呕心沥血创作出了这部“可可西里守护者传记”。

作品先后塑造出了索南达杰、扎巴多杰、扎多、靳炎祖、才嘎、王周太、才仁桑周、罗延海、吕长征、拉巴才仁、詹江龙、孟克、普措才仁、赵新录、秋培扎西、文嘎公保、日增扎西等一系列“用生命保护生态”、坚守在暴风雪中、跋涉于生死路上、长期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淘金客和盗猎者进行殊死搏斗的巡山队员和生态保护站人员英雄群像。并对两种来自民间的力量的代表如“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的梁从诫先生、创办“绿色江河”的杨欣等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和“家家户户都有生态管护员,人人都是环保卫士”的长江源村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将那些英雄的守护者们的生存状态和所作所为全部真实地袒露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第一次看到了他们为可可西里生态保护所作的不惜生命的巨大付出和贡献。也让读者充分体验到了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工作环境的险恶和感情世界的荒芜孤寂,体验到在那样冷酷寂寞艰险的环境条件下长年坚守在可可西里,需要怎样博大的胸怀、怎样坚韧的意志、又是怎样的平凡而伟大!

正因如此,他塑造出的这些无名英雄全无时下一些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高大全”的脸谱化缺点,一个个爱憎分明、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展卷读来,这些无名英雄仿佛从书本中活了过来,一个个栩栩如生地走进读者的心中。虽然在地理上距离读者十分遥远,但在心理上却仿佛近在咫尺。

读罢《可可西里》这本书,相信读者会对这些在极致平凡中坚守着时代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使命的守护者们生出无限的敬意。同时,陈启文也通过塑造这批典型形象,传达了他创作此书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弘扬热爱和保护所有生命和大自然的博爱精神,这也正是这部报告文学最打动人的地方。

陈启文曾经在一篇创作感言中说道:“在这些守望者的背后,中国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已被世界公认为‘人类参与自然生态保护和物种保护的经典案例之一’。我也有一个梦想,只有写出一部向经典价值靠拢的作品,才无愧于这个经典案例。”我认为,他确乎做到了这点,至少从目前来看,这部《可可西里》应该是迄今为止以可可西里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一部,不是之一,完全有问鼎鲁奖甚至茅奖的实力。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丁晓原曾经说过:“报告文学的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花苦功夫、真功夫,才会写出可传可观的好作品。”陈启文的《可可西里》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岳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协理事。)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