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不是穿个白大褂就叫“互联网医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3 16:29:15

郭元鹏

“吃了一个月的药,竟白吃了。”43岁的张凯腿部出现红点,在某医疗平台花19.9元挂了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某莉的号,吃药一段时间症状不见缓解。张凯又到当地一家皮肤病专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毛周角化病,与之前被网络诊断的皮肤过敏完全不同。张凯再次联系王医生,但未联系上,致电其注册医院,却被告知该医生已经离职5年。

张凯的遭遇并非个案。当前,有关互联网问诊的投诉不断增多,其中与从业资格相关的投诉占大多数。不少互联网医生的从业资格真假难辨。

随着互联网医疗发展,上网查询病因、网络问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互联网问诊的出现方便了患者,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和隐患。例如,平台医生信息错误,甚至虚假,资质难以认定;部分平台没有处方、病历、检查报告,医生就直接开药;“网红医生”带货保健品等;最重要的是出了问题找不到人。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作为医生,他们的职责是提供准确的医疗咨询和诊断建议,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任何误导性的诊断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痛苦。“互联网医生”尽管在网上以虚拟的形式出现,但是也必须具备同样的资质和水准,绝不是穿个白大褂就叫“互联网医生”。因此,必须对互联网医生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确保他们具备从事医疗服务的资格。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建立畅通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互联网医疗平台,则应通过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着力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切不可“医生不问出处”,更不能纵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医生。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