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盛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3 20:54:57
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曹盛家
自2015年获批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以来,湖南湘江新区GDP增长1.8倍,2023年经济总量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六。近年来,新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正以全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路宽了,楼高了,景美了……随着城市更新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迅速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何处理、消纳建筑垃圾,再次资源化利用,是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道难题。
在湖南湘江新区,有一家企业基地专业处置建筑垃圾,对其进行高值化利用,部分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成为新的水稳材料,重新回到建筑工地上,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党政主导 多元共治
在含浦街道大坡村,坐落着湖南湘江新区最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基地,——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记者从基地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基地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复合处置线试运行15天来,已资源化处置利用装修垃圾1万吨,道路沥青垃圾处置线运行60天来,已资源化处置道路沥青垃圾4万吨,产出再生沥青混凝土10万吨。
《长沙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长沙市要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督管理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全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探索总结出符合长沙市发展需求的“无废城市”建设的可行路径和具体模式。
为构建党政主导、多元共治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2024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启动大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建设工作。
2024年10月,大坡基地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复合处置线、道路沥青垃圾处置线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年处置量和资源化利用量可达150万吨,处置范围为湖南湘江新区南部地区,待公司北部白马基地建成后,可全面覆盖湖南湘江新区,有效缓解长沙市建筑垃圾处置压力。
全封闭式建筑垃圾处理线
工艺革新 自主研发
“以前的建筑垃圾,大多是采取堆砌、填埋等处理方式。”云中科技负责人张敦告诉记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高值化需要不断对处置工艺技术和资源化产品进行革新和研发,从而提高建筑垃圾消纳处置量和资源化利用效率。
大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效果图
近年来,企业不断进行工艺改革与创新,升级处置分选技术,自主研发以风、水、气、磁、光电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多工艺组合综合分选系统,实现建筑垃圾中众多杂质的有效分离,再生集料的杂质含量低于0.1%,远低于国家标准1%的要求。
同时升级外掺剂资源化技术,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与废旧沥青材料制备道路基层与面层材料,公司开发了七种外掺剂,使四大类建筑垃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高值化利用,彻底解决将建筑垃圾初步分选破碎后变相填埋的根本难题。
在自主研发方面,研发出再生集料混合料级配技术,能有效提高再生水稳基层结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解决了再生集料吸水率大、表面粗糙、开口孔隙与裂隙多、棱角多,常规搅拌工艺生产的混合料均匀性差、表面孔隙内与微裂缝表面无胶结料造成整体强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积极引导 加速推进
“从基地建设以来,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自从2024年3月启动建设起来,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高度关注企业发展。
为推动基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及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难题和困难,今年以来,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深入大坡基地建设现场帮扶指导。针对企业遇到的选址、立项、环评审批、项目竣工验收等一系列问题,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都认真给予解答,并对问题进行详实记录,做好事后跟踪服务,确保问题得以及时、有效解决。在做好帮扶指导的同时,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要求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定力,落实环境管理专人负责,不断提升企业环保管理能力水平,使企业项目建设更加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化。
调研项目建设情况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下一步,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将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培育一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龙头企业,加快湖南湘江新区北部白马基地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带动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整体水平。并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发,支持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提升全区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责编:王宇蓝
一审:范远志
二审:黄婷婷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