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4 15:15:40
文丨李琦 杜清榕
《马王堆·岁月不朽》是在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共8集。该片以湖南博物院为主要场域,聚焦于50年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将绵延悠久的文化、古老珍贵的文物融入曾经生动鲜活的个体与昌盛繁荣的国度之中,以微小切口洞见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运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生活化的视听语言与科技化的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一场关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精彩对话。
一、故事化叙事显影历史情境
《马王堆·岁月不朽》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板块式架构,以故事化的口吻,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这一微观窗口,逐步推及至辛追、利豨等具体的历史人物,再延展至西汉初期长沙国先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最终回归古今对话的层面,展现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对湖南博物院的建筑构想与馆内工作人员的布展逻辑。
《马王堆·岁月不朽》深谙如何“讲好”故事之道。从数千年前文物所有者与文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互动,到50年前考古工作者发掘墓葬时的惊心动魄,那些湮没于时间长河的往事被娓娓道来。不同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对真实史料的转述,我们已无从知晓马王堆汉墓主人生前的喜乐悲欢,只因《史记》《汉书》对相关资料记载的匮乏。但《马王堆·岁月不朽》并未止步于已知的历史碎片,而是巧妙地以出土文物为镜,在细致的解读与合理的推测下,逐渐折射出墓主人当年的奢华生活图景。
《马王堆·岁月不朽》还通过设置悬念,灵活调整叙事节奏,激发观众对历史的想象,从而极大地调动其观影的欲望。自开篇第一集《惊世》起,该片便有意埋下了伏笔。发掘墓葬时,考古学家们屏息凝神地开启木棺,未曾想,里头竟有四重木棺层层嵌套。直至第一集结尾,棺内主人的身份仍未被揭晓。带着深重的疑问,观众不得不继续寻求答案。第二集开篇,疑惑得到初步释疑,“马王堆里挖出了一个老太太”。这再次点燃了万千观众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老太太是谁,她有着怎样尊贵的身份,一切都是扑朔迷离。重重谜团制造的巨大悬念促使观众按捺不住地持续观看。直至第二集尾声,随着“妾辛追”的印章与刻着“轪侯家”字样的器物逐一显影,老太太的真实身份终于水落石出。诸如此类悬念的布局不但丰盈了历史的叙述,亦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张力,可见创作者的匠心。
二、生活化视听感知历史温度
《马王堆·岁月不朽》穿插了诸多游客参观湖南博物院的镜头,展现出马王堆汉墓与现代社会的关联,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的媒介。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参观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间不乏外国友人的身影,他们或巧笑嫣然,或惊叹折服,或凝神沉思……现代人的好奇心与敬畏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对古代文明的探究与叩问中,透过游客的目光,已沉睡千年的地下文物与现代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脉动下焕发出盎然生机。
解说词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马王堆·岁月不朽》中行云流水般文采斐然的解说词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抽丝剥茧般慢慢揭开马王堆尘封千年的神秘面纱。穿插于其间的讲解员、游客、导游等的现场同期声,不失为本片可圈可点的一处亮点,为纪录片注入了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三、科技化影像再现历史细节
《马王堆·岁月不朽》不仅是一部叙述出土文物的历史人文纪录片,更是一次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意性尝试。该片采用CG动画、三维重建等尖端影像技术,将视觉特效与拍摄实景巧妙融合,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跃然于屏幕,沉睡经年的文物在光影交错间得以重生。在画面的导引下,恍如隔世,观众得以“亲历”那个遥远神秘又充满魅力的已逝的王朝与国度。
一方面,在CG特效的加持下,每一件文物都不再是沉默的“化石”,而是在屏幕上动起来、“活”过来的宝贝。纪录片用CG特效演绎了重重木棺上雕刻着繁复精美的图案,似乎还残留着千年前的温润与光泽。另一方面,三维重建技术被创造性地应用于文物建模,让观众一睹文物细节之美,大饱眼福。在第二集中,当镜头聚焦于马王堆一号墓内那幅覆在锦饰内棺上的T形帛画时,就借助了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与建模,全方位、多维度展现帛画的工艺与纹饰。各种云纹图案环绕,面向西方、手持拐杖、身形佝偻的妇人在奴婢的簇拥下,正准备升天,去往极乐世界。古代艺术的深厚意蕴与现代科技尖端力量的完美融合,不仅为画面增添了更多可以发挥的叙事空间,且显著提升了纪录片的视听传播效果。
电视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是汉代文化跨越千年的不绝回响,是对马王堆惊世出土这一历史时刻的郑重致敬,是“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的生动注脚,亦是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深情礼赞。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