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见水记乡愁 扬名万里促振兴——湖南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纪实

  中国社会报   2024-10-25 10:03:50

  地名服务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地名文化更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2023年9月启动“乡村著名行动”以来,湖南省民政厅把调研普查作为重要前提,把命名设标作为主要内容,把采集上图作为关键环节,着力为乡村命名、让乡村亮名、促乡村知名,推动乡村要素流动更便捷、更智能。

  “地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湖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加快为农村地区设置地名标牌,推动乡村地名“入网”“上图”,让每座山、每条路、每条河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奔涌流动,进一步推动城乡地名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坚持政策引导  合力办好实事

  望山见水记乡愁,扬名万里促振兴。为深化乡村地名的管理与服务,湖南省强化政策支撑,将“乡村著名行动”纳入2024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实现“乡村著名行动”与湖南省“五千工程”(千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工程、千村美丽示范建设工程、千亿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工程、千万农户增收共富工程、千镇万村治理效能提档工程)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为加快补齐乡村地名建设短板,湖南省民政厅筹措专项资金,分3年重点支持安化、桑植等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乡村地名命名、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数据建设等内容,开展乡村地名服务工作。制定乡村地名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并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成效等进行评估,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

  与此同时,各地还畅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地名服务渠道,通过成立乡村地名志愿服务队伍、将乡村地名服务纳入乡镇(街道)民政社工站服务范围等举措,拓展乡村地名工作力量。长沙市发挥“五社联动”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动“乡村著名行动”深入开展。湘潭市雨湖区组建地名专家库、地名志愿者队伍、地名文化社会组织,引导村民自主采集上传相关地名信息,并依托农村社区公益发展基金针对地名文化传承等内容设计慈善项目,推动地名标志设置等工作。沅江市成立新湾印象地名志愿服务队,开展“寻找记忆中的老地名”等活动。

  据统计,“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湖南省已命名更名乡村地名6875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1657块,安装楼门(户)牌近12万块。

  突出科技引领  夯实数据底座

  乡村地名信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要素。据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姚李维介绍,湖南省夯实地名数据底座,通过地名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可视化功能,将乡村地名信息与基层治理、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结合,实现地名命名、地名设标“一张图管理”,为构建完善的地名网络提供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撑。

  浏阳市在乡村道路批量命名过程中,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设标技术等融合,有力支撑道路底图分层分析、原始数据获取、命名、设标和应用等,织密乡村地名网络,解决群众出行不便、导航不清、物流不畅等问题。

  石门县坚持各行业全覆盖、各乡镇全覆盖、各服务点全覆盖,与百度、高德等平台合作,以“一套系统一张图”的方式接入当地大数据中心,实现“库、网、图”的地名信息共享与服务同步。

  科技引领让乡村地名“活起来”。凤凰县录制了景点景区宣传视频,并制作地名二维码,群众通过扫码即可了解凤凰县文化、旅游、风土人情、地理等信息,助力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双轮驱动、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湖南省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存量和新增地名7178条,采集上图乡村地名(含各类兴趣点)20913条。

  挖掘地名文化  做好传承保护

  地名承载着乡愁,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南省坚持规范与管理并重、保护与传承并举,结合人文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时代精神,确保新命名的乡村地名既能反映时代特点,又能延续文脉、唤起乡愁。

  安化县烟溪镇命名道路183条,胜利路、三星路等被点亮的乡村道路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凸显了红色精神,激活了红色记忆。

  永兴县依据得名时间、使用时间、语词文化、实体文化等指标,走访摸排500多个历史地名,经专家评估论证后,认定150个符合条件且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地名为全县首批地名文化遗产。

  邵阳市挖掘乡村地名故事,开展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推动建立市、县两级地名保护名录,将红军桥、老山界、沙基铺等210个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同时,挖掘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开展“寻找回家的路——最美家乡地名故事征集评选”活动,编纂出版《邵阳最美地名故事集》《邵阳名山名水名胜》等,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湖南省结合本土特色设标,按照“路名标志遵国标、其他标志创特色”要求,设计安装蕴含本地元素的乡村地名标志。安化县将村牌、路牌、指向牌与茶文化元素紧密结合,助力茶旅融合发展。宁乡市煤炭坝镇充分融合“中部门都”和“宁乡人会读书”的特色元素,把乡村道路指向牌设计得既像一扇门、又像一本书,有效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此外,湖南还注重挖掘地名文化价值,积极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等活动,与媒体共同策划开展“湘地湘名”“地名·印迹”等地名文化系列宣传,推动优秀地名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

  深化拓展应用  赋能乡村振兴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罗家水村,千年古银杏景区由南往北12公里的无名道路,如今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银杏路。湖南省民政厅驻罗家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度挖掘千年银杏树群资源,将该村打造成旅游特色村,通过道路命名、上图导航,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一游。

  打通城乡大动脉,畅通乡村微循环。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刘谋益表示,湖南发挥地名指向价值,找准地名赋能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的结合点,通过乡村地名的命名、二维码路门牌的设置、地名数据库的完善,构建乡村地名指向体系,方便群众精准定位和查询生活服务,打通了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的堵点,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性。

  同时,在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过程中,湖南省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挖掘培育地名区域价值,助力本土品牌建设,打造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地方乡村振兴产业品牌。常德市推动乡村地名与乡村产业融合,以地名价值促进产业发展,按照“一县一品、一乡一特”的要求,打造石门银峰、汉寿甲鱼等特色品牌,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地名文化的影响力。

  一条小小乡村道,背后连着大民生。据介绍,湖南省将继续抓好“起名”基础、创新“用名”方式、丰富“扬名”内涵、塑造“著名”品牌,在服务乡村治理、助力乡风文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地名的价值和作用。

责编:杨鸿雁

一审:潘文秀

二审:詹娉俏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社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