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8 11:26:30
杨志华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丰富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息息相关,是典型的“活态人文遗产”。应在科学梳理族群记忆并创新文化展示叙事策略的基础上,重塑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习场域、激活其技艺与技法、弘扬审美旨趣,以增强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在推动其代际传承和普及推广过程中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时代“生活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区域社会发展。
重塑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习场域。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一般是特定场域中的人们基于自然景观、民俗习惯、社会组织形态而形成的人类文化活动。如梅山武术上溯至五千年前蚩尤原始部族的世居生活,下延到今天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它始终保留着原发性的特征。道州龙船赛则以湘南农耕经济社会为依托,利用潇水水系丰富的资源优势,持续而又广泛地开展龙船赛事,成为最富特色的湘南山地河川地区民间体育竞技活动……推动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转化发展,重塑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习场域和记忆空间,必须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整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育旅游经济开发等多角度发力,以文化景观重建为重点,再现传习场域的记忆空间。通过尊重和恢复传统村落自然景观与人文构件,重现传习场域的客观环境;建立传统传习场域与现代社会景观的有机融合共生,避免传习场域成为“标本”式的孤立存在,凸显其“活态文化遗产”特质;以公共文化休闲空间模式重塑传习场域,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有机介入现代生活,进一步彰显其文化价值和实用功能。
激活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技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文化知识体系和技能技艺形式为内涵和价值载体。其传承方式,多是口口相习、师生相授,起到了构建族群组织形态、强化族群文化认同的作用。它不仅展现在特殊场域的客观构型中,也贮藏于传习者的身心记忆之中。由此,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转化发展,必须重视传统技艺呈现和文化展示叙事。系统性挖掘整理历史记忆与民俗传统中留存的传统体育技艺,以“技”的知识体系构建为脉络,以“艺”的表现形式复原为基石,从而真实再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独特内涵;建立融合古典传习方法与现代教育体制的传承人培养和传习者培训机制,通过“现实性”技艺的再现,赋予传习场域新的活力;创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叙事手段,巧妙运用现代视觉设计、多元语言表达、景观营造等手法,结合策展艺术、媒体宣传以及衍生品(如传统体育相关的文创产品)的传播效能,引导人们进入沉浸式体验,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
发扬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审美旨趣。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其生命力体现在其蕴含的族群记忆和审美旨趣中。如湘西苗族武术、土家族武术就见证了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互动融合,体现了这一族群为生存发展而生成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重构乡村共同体的宝贵资源。梅山武术不仅承载着族群的深刻记忆,还成为梅山地区地缘政治空间中融合族群的生动见证。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重塑乡规民约。如新化县举办一年一度的“梅山武术文化艺术节”,就是活化传承的一种有益尝试,这场由政府搭台,传承人、村民、学生、研究者共同参与的盛宴,有效地促进了梅山武术的发展,但在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性上还有提升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审美旨趣,系统梳理和辩证分析场域中的历史记忆及其相关史料,并揭示史料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心性,弘扬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中积累的积极价值与审美特质,特别是其在族群凝聚与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这一点,在当今乡村治理、村落文化建设以及促进村民健康中仍具重要意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20WTC07)阶段性成果】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