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8 11:46: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讯( 全媒体记者 张德会 通讯员 谢应龙 彭俊云) 雁南飞日我南飞, 诗心直向寿山隈。 10月25日—28日,由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诗词吾爱网联合主办的 “李树喜先生诗词研讨会” 暨“赏秋衡岳、撷韵湘江”采风活动在湖南衡阳举行。
采风西蜀诗偏瘦,到访衡阳秋正肥。在南岳,在衡阳湘江之滨,在湘商回归标杆企业上海同祺药业衡阳产业园区,来自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安徽、甘肃等全国各地的诗词大伽闻“诗”而动、唯“词”是图,“鱼贯而入”雁城这座如今已“火出圈”的城市。大家围绕树喜先生诗词的爱国情怀和“删繁就简、持正出新” 诗词主张,以及树喜先生诗词的时代意识、创作风格、创新方向,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深入大美衡阳开 展采风活动,展现 “雅聚衡岳,撷韵湘江”的时代风采。
在研讨会现场,主持人宣读了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发来的贺信,播放了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及李树喜学生了凡的贺词视频,朗诵了对李树喜诗词的赏析评论。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郑伯农,以《诗树当秋色愈浓》为题,高度评价李树喜先生为中华诗词作出的贡献,称他的诗词为 “中华文化的基因(DNA)”。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认为, “树喜先生性情潇洒、风雅蕴藉,诗词作品语言简朴,风格淡雅,说理深刻,抒情真挚,先生的诗风或明快、或旷达、或沉郁、或幽默,皆胸襟开阔、思路宽广,既有诗家浪漫,又有史家深邃。” 诗词吾爱网的数十万诗友和 各地诗词爱好者还以线上形式参加了讨论会。
李树喜,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光明日报社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第四届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物保护金奖。著有《诗词国民读本》《诗海观潮》《中国人才史》《杂花树》等30种,是我国知名的诗人、历史学者、文艺理论家。
附李树喜诗词研讨会现场部分诗作:
八十抒怀在南岳(文/李树喜)
南岳采风秋正浓 ,剧然学子已成翁。文坛编简书千卷,世路颇添惑几重。探访元瓷手眼锐,穿行湖海晚霞红。诗心不管人偏老,拥抱衡阳十万峰。
赏秋衡岳,夜游湘江(文/王启龙)
溯江十里水含烟,回雁秋鸿美景连。玉露金风生惬意,云山雾海走神仙。刚闻白雪阳春醉,又得高山流水闲。诗雅歌幽酬远客,长空万里采新篇。
临江仙·游回雁峰(文/蒋淑玉)
碧水萦山青未了,平沙雁落云间。松涛竹菊伴鸣蝉。翠微藏古寺,钟韵入秋烟。
师友相约登高处,一壶乡酒相连。生花妙笔舞诗笺。墨香凝画卷,笑语动霜天。
从浦东飞往衡阳(文/刘郎)
雁南飞日我南飞,不肯捎书不寄梅。鸿爪暂留湘水畔,诗心直向寿山隈。图南壮志老虽减,撷韵闲情秋正催。云端喜盼同门聚,谁能共我饮三杯。
责编:张德会
一审:宁静
二审:肖秀芬
三审:张德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