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耀 刘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9 11:46:58
长征背后的“小人物”史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文耀 通讯员 刘烨
今年是长征出发 90 周年。为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近日,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关山远的最新力作《为有牺牲》。
在中国的革命史中,长征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它承载着无数革命者英勇牺牲与坚定信仰的故事。作者巧妙地围绕着“牺牲”和“信仰”这两个核心关键词,以故事为索引,以人物为经纬,透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
从松毛岭保卫战到湘江战役,关山远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松毛岭保卫战成为红军长征前在闽的最后一战,在这座山岭,一万多名红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贯彻并胜利完成了中革军委的战略意图,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让人们看到了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激烈对抗中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闽西是红军的故乡,也是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在长征队伍中, 8.6 万多人的中央主力红军,闽西儿女就占了近 3 万人。当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队伍中的闽西儿女仅剩 2000 余人。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队伍平均每走一里路就有一位闽西籍红军战士倒下。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长征中由闽西籍红军战士们构成的英勇史诗。
在滂沱大雨中拼死奔跑的红军战士,饿得只能吃生米也不肯停下脚步的红军战士,明知万分危险却为抢突击任务争得面红耳赤的红军战士 …… 红军的意志力,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命运的碾压,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读这些血与火的故事,总有一个感觉:关键时刻,只要一次失败,红军就可能陷入绝境。例如,渡不过乌江、渡不过金沙江、渡不过大渡河,又比如,打不下娄山关、过不了腊子口 …… 但是,红军为何偏偏每次都能死里逃生,绝地反击,钻出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不得不说,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书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叙述,更是对信仰的探索,回答了那群远征者“为何出发?”“靠何出发?”“图何出发?”的重大命题。
作者在书中不仅还原了战斗的惨烈,更深刻地揭示了士兵们内心的信仰与情感,细腻入微地刻画了众多闽西籍红军战士的生死与情怀。他(她)们或是青涩少年,或是年迈父亲,或是年轻妇女,却在革命的洪流中,选择了不顾生死,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场伟大的事业。
例如,在描写困牛山战斗这段时,作者生动地呈现了敌人驱赶老百姓走在前面当“肉盾”,朝红军阵地压迫过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军和被胁迫走在敌人前面的百姓,红军战士不忍心对群众开枪,边打边退至悬崖边。最后的时刻到了,是开枪,还是当俘虏? 100 多名红军战士砸毁枪支,集体纵身跳下悬崖。面临生与死的极限考验,此时的他们,既是革命的先锋,也是人性的缩影:在生死关头,煎熬于对祖国的忠诚与对生命的渴望之中。这种深刻的人物塑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个体在历史巨轮下的渺小,更让我们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牺牲汇聚成了历史的伟大。
关山远通过对罗洪标、陈客嫲等“小人物”命运的描绘,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庄严的力量:信仰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每一个红军战士生命中的真实感受与坚定追求。在这个过程中,牺牲成为了他们信仰的具体体现,正如书中所言:“他们牺牲了,但革命并未失败,也正因为有他们的牺牲,革命不会失败。”
《为有牺牲》以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和生动的文学表达,成功地将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涵传递给读者。它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励着每一个有理想的人在新时代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责编:李文耀
一审:范远志
二审:王晗
三审:张福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