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9 20:06:38
永定区西北部,毗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有一个边陲古镇——教字垭。这里高山绵亘,林深路隘,有茹水绕镇款款而过,一直以来就系张家界永定区西北区域人口集中、商业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心集镇。
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教字垭人民法庭
永定区人民法院教字垭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紧靠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以人民法庭为支撑,依托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一法庭一中心”,积极吸纳村支两委、达人乡贤、党政退休干部等“N”种多元力量,依托“荷花讲堂”普法特色品牌,创新提出“311+N+1”联动解纷工作法,推动基层矛盾纠纷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止之于未讼。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在这里持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共建|“311”联调“动”起来 乡村治理“新”起来
罗老大和罗老二系同胞兄弟,相邻而居,却常年因土地边界、家长里短等矛盾积怨日深。罗老二在罗老大家门口通道上砌墙阻挡其出行,双方引发剧烈争吵。
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开展现场调解
村里人都知道,要调解好这起纠纷是块硬骨头!村书记只好请来教字垭法庭的法官。事发当天,法庭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向双方提出调解方案,因分歧太大,首次调解失败。“早些年,因为一垄地、一条沟这样的小事,兄弟间大打出手的情况时有发生,纠纷调解相当难!”书记感叹。
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摸清楚兄弟积怨的原因。承办法官多方调查后,与调解员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村委会也参与其中,分头做两家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是‘311联动联调机制’帮助我们顺利解决了问题!”村书记感慨。
“应将‘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置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形成共建共治、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23年底,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建新强调。
陈建新主持召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座谈会
永定区人民法院教字垭法庭充分利用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前沿阵地的优势,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动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创新打造了“311联调联动机制”。即调解工作紧靠党和政府,在人民法庭的指导下,统筹多方资源,对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积极探索以人民法庭为重要法治支点,不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中。2024年上半年,教字垭法庭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5.71%。
李某经常家暴妻子杨某,罗水村集镇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邀请法庭法官到场调解;白云村村民因山林承包发生纠纷,法庭法官迅速到场调解,从法律角度给予了群众权威性答复,有效助推了矛盾纠纷调解……
调解现场
2023年12月底,以教字垭法庭作为主要联系点,罗水乡人民政府与教字垭法庭紧密配合,在该乡网格化联动体系的基础上,联合运用“311联调联动机制”,采用诉调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自2023年至今,该站引导80余名群众放下成见化解矛盾,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156起,在教字垭法庭的指导下,罗水乡未发生一起 “访转诉”“诉转访”的案例,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访乡”。
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端口前沿,教字垭法庭建立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快速反应机制,坚持以“诉前调解”为目的,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出具调解书”的“1+2”诉前分流模式,通过应调尽调、层层过滤、多元解纷,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近三年来,教字垭法庭通过“311联动联调机制”先后对接辖区调解组织38个、调解员183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共计659起、涉及人数1338人、涉及金额超200万元。其中在村级化解矛盾纠纷614起,乡镇一级化解矛盾纠纷45起。
在教字垭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从“法庭主抓、单打独斗”朝着“党委领导、多元共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逐步转变。
共治|“+N”效应“活”起来 矛盾化解“巧”起来
教字垭法庭作为法院的“神经末梢”处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法官少,纠纷多。教字垭法庭强化村民明理自治能力,力求把司法服务触角更好延伸到村组、乡镇矛盾纠纷化解的前两道防线。借力本土成长的自治群体,做大“311+”效应,主动吸纳村镇明事理、通民俗、德高望重的乡贤充实调解力量,创新推出“311+N”联动解纷模式。组建了由“一名指导法官+法庭辖区调解员+乡贤达人”组成 “荷香议事团”。
探索形成“三说四治” 议事团工作机制,坚持“群众说事、乡贤说理、法官说法”原则,以“自治、德治、法治、共治”为导向和目的,将矛盾化解得更为巧妙。
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人员”,采取包片责任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形成“一乡(镇)一村(社区)一本司法台账”,按矛盾激烈程度实行“黄、橙、红”分级处理,“黄码纠纷”可远程指导说理、“橙码纠纷”要赶赴现场说理、“红码纠纷”须前往法庭说理。
“荷香议事团”成立以来,已对33个行政村逐户逐人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说理化解纠纷946起,成为教字垭法庭端口前移的基层治理品牌,在议事团的努力下,辖区纠纷成讼率大幅下降。
全国人大代表宁芬芳调研“荷香议事团”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通过“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教字垭法庭持续做好“+N”文章,在辖区内发展100余名本土村民成为法庭开展工作的“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随着多元解纷队伍的庞大,纠纷调解的方式也越来越灵活,众多矛盾纠纷被巧妙化解。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防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王军是教字垭镇兴隆村的辅警,还是教字垭法庭通过人民调解员培训评出的优秀毕业生。
共享|法庭品牌“亮”起来 群众满意“提”起来
在竹园坪村村部,每逢赶集日,村民们都喜欢聚集在“普法大讲堂”内,一边观看循环播放的普法宣传片,一边跟邻居和法官们聊一聊家长里短。久而久之,竹园坪村的“普法大讲堂”成为镇上最出名的矛盾纠纷信息网络集散中心。
与村老百姓话家长里短
吴家两兄弟因为父母60大寿所收的“人情”闹起了矛盾,法庭了解信息后,马上邀请“议事团”一起做工作。
山上向家两老80多岁痛失亲人,守着10岁的孙女儿生活十分艰苦,法庭了解后,经常抽空去看望孩子,给她送上书包书本和礼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帮村民抢收油菜
因缺劳力竹园坪村的油菜一直没收,第二天清早,教字垭法庭法官便带着法庭工作人员在田间帮忙抢收油菜。看见法庭干警顶着烈日合力帮自己抢收油菜,村民熊亲爱心里满是感激……
利用巡回办案车开展“普法讲堂”
村民们将法庭送温暖和主动解决困难的实际行动看在眼里,将学来的法律知识刻在脑中,还将被帮助的温暖故事记在心里……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大讲堂,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这里收获帮助。
“荷花讲堂”入田间地头
每到夏天,讲堂外由永定区人民法院帮扶建设的200亩荷花盛开,荷香飘进大讲堂里,村民们就着淡淡荷香给讲堂取了颇有诗意的名字——“荷花讲堂”。
村民正在阅读“荷花讲堂”发放的学习资料
在“荷花讲堂”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学会了拿起法律的武器,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眼下的矛盾纠纷。
修建竹园坪村“法治小广场”,打造红军革命故事普法宣传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开展巡回法庭入田间地头……法庭特色“亮”起来,群众满意“提”起来。2023年,永定区教字垭法庭指导竹园坪村成功创建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居”。
在法治公园内开展法治宣传
多年来,教字垭法庭坚持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接地气的方式化解婚姻家庭等农村常见案件280余件,引导辖区群众养成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这都是教字垭法庭用法治赋能社会基层治理结出的硕果。”村干部都纷纷点赞。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永定区人民法院教字垭法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提出“311+N+1”联动解纷工作法,用“小法庭”撬动大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底色,法治的阳光在这里照进了每个村民的心中。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