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24-10-31 10:24:50
编者按: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两千万湘人南下大湾,“湘菜入湾记”由此始。今朝,你看到湾区街巷湘餐林立,好不风光;而我犹见游子借一味湘菜,以慰思乡。湘菜入湾,非朝夕之功,却似猛龙过江,激荡四方。湘菜的辣,若烈马奔腾,又缠绵细腻,萦绕心头;湘人的“辣”,如阳光炙热,又执着质朴,待人以诚。湘菜入湾记,一部湘人湘味的迁徙史,一部香辣鲜美的风味集,一部创新创业的人物志。
文|何婷 赖梦婷 陈婧琳
深圳市烹饪协会湘菜专业委员会主席欧阳海林,自1995年来到深圳,亲眼见证了湘菜近三十年的蓬勃发展。值此“大湾区·大湘菜”第十九届湘菜美食节即将召开之际,欧阳海林接受了本报的专访,总结了湘菜在大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了湘粤美食文化的交融轨迹,为推动深圳湘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记者:自20世纪起,湘菜就进入了大湾区,成为连接两地文化情感的纽带。您亲眼见证了湘菜在这片热土上的成长与蜕变,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深圳市湘菜的发展历程?
欧阳海林:在我看来,深圳市的湘菜产业可以划分为三个专业化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湖南务工人员,形成了庞大的湖南籍群体。但当时政策环境和物流体系尚未成熟,湘菜在深圳的推广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湘菜馆数量有限,分布零散,菜品选择也相对单一。
第二阶段为2000年至2010年左右。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和全国人口流动的加剧,深圳湘菜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个阶段,深圳本土湘菜企业开始注重连锁化经营,通过标准化管理、统一品牌形象和菜品口味等手段,迅速扩张市场份额。本土湘菜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从几十家激增到两千多家,品质和服务也有了显著提升。
之后,深圳市湘菜产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本土品牌持续壮大的基础上,湖南知名湘菜品牌也纷纷入驻深圳,带来了更加地道和丰富的湘菜体验。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湘粤融合餐馆应运而生,将湘菜的辣爽与粤菜的精致巧妙结合,满足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此外,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湘菜产业也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吸引了外国友人的关注与喜爱,促进了湘菜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记者:近年来,鉴于湘菜在深圳的快速发展与显著成就,您认为推动这一进程背后的内在动因何在?
欧阳海林:我总结了三大原因。
首先,是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认同。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典范,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湖南籍人口占据了显著比例。据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权威统计,深圳现有湖南籍人口超过4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构成了湘菜在深圳发展的坚实基础,他们对家乡口味的深厚依恋是对地域文化身份的一种认同。这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促使湘菜在深圳迅速普及,并持续繁荣。
其次是辣椒的独特魅力与健康效益。辣椒作为湘菜的灵魂,其独特的味觉刺激不仅满足了食客对辣味的追求,更在生理上带来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快感。此外,深圳地处沿海,湿气较重,而辣椒的辛辣特性有助于祛湿驱寒,符合当地居民的养生需求。
最后,是其经济实惠与广泛适应性。湘菜以其经济实惠、下饭可口的特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深圳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环境中,湘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适中的价格成为大众消费群体的首选。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得湘菜在深圳的餐饮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推动了其快速发展。
记者:在深圳这座汇聚了多元文化的城市中,湘菜展现出了哪些别具一格的特色?湘菜在深圳的流行历程中有哪些标志性菜式?
欧阳海林:深圳的湘菜以“因地制宜,鲜辣交融”的独特烹饪理念独步一方,巧妙融合粤菜海鲜的鲜甜与湘菜经典的辣味,创造出既满足深圳湿气重这一气候特征下的健康需求,又符合多样化饮食偏好的鲜辣风味。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湘菜的内涵,也彰显了深圳餐饮文化的包容与活力。
深圳湘菜的发展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的不断演变过程。早期,深圳湘菜以腊味为主打。而后,随着市场的扩大,深圳的湘菜引入更多湖南本土特色菜品,来丰富菜品种类。如今,深圳的湘菜已不仅仅是湖南菜的简单复制,而是在保持湘菜风味的基础上,吸收了粤菜及其他菜系的精华,形成了既具有湖南菜特色又更加包容、多样的菜单体系。
记者:请您站在湘菜专委会的角度,谈谈协会这些年为湘菜在深圳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湘菜在深圳的可持续发展?
欧阳海林:为推动深圳湘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成立专委会减少同质化竞争,强化异地厨师属地管理,鼓励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以技能提升带动经济增收,留住人才。同时,需持续吸收粤菜与西餐之精华,融合创新,丰富湘菜品类,实现多层级、多品类的辐射性发展策略,以进一步增强湘菜在深圳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