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31 09:32:46
罗运胜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师范教育为专长的地方高校持续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将师范类专业认证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擦亮和增强师范教育特色,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师资。但一些地方高校的师范教育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科学精准、学科专业学术水平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课程教学与评价方式仍存在不少短板等问题,须继续练好“内功”,深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要在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科专业创新水平、改进本科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深入探索、守正创新。
面向产出,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师范教育为专长的地方高校须做好师范认证,应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着手。师范认证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产出导向,人才培养须从学科导向转到需求导向。为了掌握社会需求,应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包括访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庭、主管部门、学科专家等,获取可靠的人才需求数据并充分论证,推动制定适应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切实可行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积极落实建设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新要求,适应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新趋势,克服过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学科专业内在逻辑出发的惯例,建立培养跨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制定符合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有利于毕业生专业发展、培养目标有毕业要求全面支撑、毕业要求有课程体系有力支撑,在培养模式上由学科体系支撑转向逐级支撑,让师范专业的办学更规范、质量更佳、师范特色更鲜明。
紧跟前沿,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部署,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长远方向。师范教育应当以此为牵引,在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拓展服务基础教育深度广度、以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等方面持续着力,干出实效。应重视以教师学术创新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以本校教师学术专长为基础,开发专业特色课和面向全校的特色选修课,并加大相应的现场教学,提升创新型教师培养水平。拓展服务地方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科专业队伍建设,同时挖掘地域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一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以高质量的成果促进提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为服务地方教育提供重要资源。在各学科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学术前沿,结合本地区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汇聚力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新部署,开拓提高学科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学术上实现创新。与中小学加强交流合作,开展教育数字化赋能改革研究,参与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计划,提升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转变方式,建好建强本科课程。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以课程为核心要素,应转变课程教学与评价方式,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上,建强建好主干课程。师范专业在传承文明、推动坚定“四个自信”上具有重要作用,各门课程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时所指出的,“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应注重加强思政、师德教育。师范专业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时,应力求体现课程思政和德育目标,在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中,应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改革教师教育培养体制,应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的关系,积极培养师范生的改革创新精神,努力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着力改革并加强实践教学,这是师范生培养的决定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教材、实习、实验、实训等,都须集成在专业平台上,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培养目的。在获得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撑的有利条件下,师范专业应努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将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实习生、实习单位充分融合到信息化的实习平台上,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确保实习质量和目标达成。各个师范专业的专业考察课具有训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将专业考察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紧密结合,能培养训练师范生的“大教育能力”。师范生的培养是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才能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取得扎实成效。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认证视野下的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HNJG-2022-0939)阶段性成果】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