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新湘评论 2024-10-31 16:47:14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接连产生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全局性深远影响的两大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这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使命的提出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形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践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使命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首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应运而生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同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出部署。
这是两件紧密联系的大事,标志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应运而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说起。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实施为起点,到1978年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告一段落。这一时期的突出主题,就中国式现代化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工业化”。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突出解决了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瓶颈性障碍,实现了国家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转变,实现了国民经济体系从以农业立国向工业立国的转变。
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到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这一时期的突出主题,就中国式现代化来说,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科学技术”。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同志振聋发聩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指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既然承认了这两个前提,那么,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又及时作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决策,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从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到引领这一潮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入第三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已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圆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表明,在这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已经将文化文明问题摆到了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到了科学技术与文化文明必须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使命应运而生,成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及时雨、定盘星。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在党的十八大后已经拉开帷幕。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他特别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同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同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同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他还首次提出“文化自信”,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同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将“文化自信”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为“四个自信”,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把文化创新作为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创新领域,将“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方针。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九个坚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概括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明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首次概括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概括提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论断。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明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系统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强调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特别是在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深刻分析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与此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活动,有力彰显党心民心、国威军威,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一时期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最大标志性成果,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未完待续)(作者系中国史学会会长)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