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矿涌水治理的“娄底实践”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1 10:12:1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邓益华

“现在水清了,鱼虾泥鳅出来了,禾苗也长得很茂盛。”唐胜协是湖南省新化县石冲口镇石冲口村村民,他对眼前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充满了热爱。

石冲口村是新化县宏达煤矿所在地。煤矿关闭后,因矿井部分区域与地下水层联通,形成酸性矿井水涌出,给农田和河流带来污染。2021年,娄底市启动宏达煤矿地下涌水综合治理工程,应用帷幕注浆、隔水层再造、关键通道封堵、水化学场及微生物场等多场耦合控制技术,进行源头综合治理,涌水量以及铁、锰、硫酸盐等污染物浓度大幅削减,实现达标排放。

三年来,娄底以成功申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为契机,开展关闭煤矿涌水源头综合治理,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和工作短板,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控、治、管”四位一体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模式,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全国、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导向示范

辉煌背后的生态挑战

娄底位于湖南省中部,煤矿资源丰富,曾是全国17个年产千万吨以上原煤的地市之一,素有“江南煤海”之称,鼎盛时期,境内大大小小的煤矿达2447家

“十二五”以来,跟随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整的步伐,娄底市分批开展了对中小煤矿的关闭工作,到2024年,全市仅保留煤矿21家。大量矿井的关闭,造成全市106处废弃矿井涌水点矿涌水超标外排导致的水污染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态环境负担。

对于此,娄底市专题研究部署了一系列污染整治工作,制定《娄底市关闭煤矿废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2020年,娄底在沙坪煤矿、六亩塘胜利煤矿、利民煤矿、大建煤矿等地建设了8个规范的污水处理厂,其余的采取封堵、简易应急处置等末端治理方式进行治理,矿涌水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当时建一个利民煤矿这样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大约要4000多万元,建成以后,年运维费用1000多万元同时还有30余处应急点,市煤矿废水治理项目每年的运行资金1亿元左右,成本太高了。”娄底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意识到,仅仅依靠末端治理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迎难而上,大力攻坚,力求寻得更为科学、经济、高效的治理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矿井涌水量。

源头治理“娄底实践

2021年6月,娄底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广发“英雄帖”招募技术团队,与国内知名院所合作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和行业高水平专家研究商讨治理思路,积极探索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模式11月,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环境规划院、省生态环境厅、省环科院、吉林大学和中煤水文集团等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娄底市成功申报湖南省唯一一个全国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之一娄底矿涌水治理迎来了新的机遇

娄底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指挥部组建了一支由10位国家级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先后出台了预防煤矿关停后矿井涌水污染、废弃矿井勘察阶段管理、施工阶段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等系列文件,指导生产矿井预防矿井涌水,以及废弃矿井涌水源头综合治理工程实施。

2022年,娄底市优先启动并实施完成新化县石冲口镇宏达煤矿地下涌水综合治理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该工程采用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优化、应急响应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涌水量削减80%,铁、锰、硫酸盐等污染物减少80%,实现复涌泉水三处,减量后矿涌水经过生态湿地处置工程稳定达标。

在源头减量方面这一策略旨在减少矿井涌水的产生通过分析采空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采取帷幕注浆、隔水层再造、关键通道封堵等技术手段,有效减少了涌水量以及铁、锰、硫酸盐等污染物浓度,实现了达标排放;

在过程控制方面:在矿井涌水形成过程中,通过控制水的流动和污染物的扩散,减少污染,依托于采空空间应用水化学场及微生物场等多场耦合控制技术,减少采空空间酸性水生成量和规避极端降雨条件下的矿涌水二次污染问题

在末端优化方面:在成功实施源头减量和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对少部分依然外溢和水质不达标的涌水进行无动力、低成本的末端优化技术(PRB反应墙、生态湿地等)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在应急响应方面:为了应对可能的矿涌水污染突发事件,娄底市还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监测系统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资源的准备。建立空-地-深三维监测网实施预警并控制水动力场,确保工程强降雨条件下稳定达标。

这些技术手段的实施,旨在实现泉水复涌,同时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从源头上减少矿涌水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扩散,优化处理过程,并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娄底实践”。

闯出治理“新路径”

新化县6个项目,源头减量效果初步达到50%。

冷水江市3个项目,涟溪煤矿区暂时无矿井水涌出,冷江井湾矿井水水位已经达到预期高度。

涟源市六亩塘连日强降雨,主井口水量较刚出水时减少了2500方/天,污染物浓度削减了1000mg/L。

双峰县群益煤矿原涌水点涌水量于由原来的15m3/h降至6.35m3/h,经检测,排污口外排废水的铁、锰浓度均有显著下降,达到了设计出水水质标准,项目治理效果显著。

其他矿涌水治理项目正按照该治理思路紧锣密鼓地推进实施。

……

娄底市地貌特征为喀斯特丘陵地貌,是典型的岩溶丘陵城市,地表水量丰富,水系发达,水资源重复计算量达到16.81亿吨。地下水类型复杂,其中碳酸岩裂隙岩溶水面积分布较大,水质以重碳酸钙型地下水为主,作为娄底市主要的地下水源,具有水量丰富、水质优良的特点,污染防控和修复的难度较大。

调查评估(防)、风险控制(控)、工程修复(治)、政策研究(管)为一体的技术路径在全市优先治理项目中得以应用,结合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依据一矿一策治理思路,优化调整实施方案,目前治理成效逐渐凸显

“一是涌水量变小了;二是水田里面的浑水不见了;三是漏水的山塘可以存满水了。”在谈到矿涌水治理后带来的变化,双峰县永丰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奇波欣喜地介绍。

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娄底煤矿涌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优先治理的突出矿井涌水点已取得明显成效11个治理项目陆续完工一些区域长期干涸的水井复涌、周边农田复垦,如今,站在矿涌水治理的现场,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污染与荒凉,而是生机与希望。

娄底市经过三年的摸索,闯出治理“新路径”,实现矿涌水污染防治“新突破”取得了宝贵的“娄底经验”全省乃至全国煤矿涌水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责编:姚昕玥

一审:姚昕玥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