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1 11:46:47

文|杨跃伟

父亲走了,他去了天堂。   

10月26日凌晨1点39分,心电监护仪的曲线慢慢变成一条直线,犹如天边的晚霞落幕,我再也没有爸爸叫了。

父亲是医生,生活起居自律讲究,身体一直较好。疫情放开后,他靠着过硬的身体素质,战胜了新冠的侵袭,扛过了死神的威胁,但终究没能敌过日渐衰败的免疫系统,风中的油灯说灭就灭了,时光的年轮定格在92岁。

父亲出生于华容县三封寺镇星火村(现合并为莲花堰村),大学医科毕业后,分配到石门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生命卫士。后成长为医院门诊部主任、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在父亲的一生中,“为人民服务 ”是他践行的初心使命;“救死扶伤”是他永远不变的底色;忠诚、奉献、担当、专业、低调、自律、廉洁、守节是他一生执念的关键词。

父亲是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当他手捧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高兴得像个孩童。他对党无比忠诚,一往情深,重病期间,躺在病床上的他,几次叮嘱妹妹要帮他把今年的党费交上。

父亲在医院一直是大忙人。在我年少的记忆中,经常半夜睡梦中被医生、护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说来了急救病人,要父亲去会诊。平常工作日、节假日更是如此,刚端上碗筷,还没来得及吃上两口,说来了急救病人,放下碗筷就走。一餐饭热了又凉,凉了又热,经常是两餐饭并作一餐吃。此情此景,与周公旦“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是何其相似。

父亲是医院业务骨干,又是共产党员,曾被选为援非医生。出国前,在湘雅附二医院五官科进修一年,进一步提升和夯实了他的医术专业功底,为民服务救死扶伤有了更充足的本领和底气。他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和疾苦,使之恢复健康。

父亲怜悯病人,极富同情心,决不收受病人家属财物。记得有一位乡下患者痊愈后,提着一只鸡和一篮子鸡蛋上门感谢,父亲婉言相拒,硬是退了回去。

父亲原则性强,绝不公器私用。有的病人亲属提着礼物要父亲多开营养品或多开病假证明,父亲一律拒绝。他的原则是该开的一定开足,不该开的一定不开。那时的猪肉蛋类供应是要凭票的。如果是重号病人、产妇需要补充营养,肉食水产公司凭县人民医院的证明才能卖给顾客。

父亲时任多年的县人武部征兵体检组组长,担负着每年全县征兵身体健康把关的重任。经他签字合格的兵源送到部队后,没有一个因体检复查不合格而退回来的。送到“钢铁长城”的“一砖一瓦”“一螺一钉”都无比合格健康。真正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母亲过世后,父亲还坚持住在自己的老房子。85岁那年,在选择请保姆一边住还是和儿女同住,他却选择了养老院,儿女拗不过他,只能尊重。在养老院,他发挥自己的医术之长,拿着听诊器、血压器和血糖测试仪为老年朋友看病。今天为张三听心跳,明日为李四把脉搏,忙得不亦乐乎。父亲还是个时尚的老头,他会电脑,会摄影,还会给照片修图,数码产品玩得比年轻人还溜。守灵的那晚,有一个身影出现在了现场——养老院的护工大姐。她说:“院领导批了我一天假,来送老人最后一程。老人为人善良,心思细腻,为大家服务,受到大家的尊敬,我今天不来以后就看不见杨爷爷了。”  她哽咽着,泪珠在眼眶打转。

父亲杨德润,母亲吴稻滋,聪慧的母亲曾赋对联:“吴歌袅袅稻沃三湘滋社稷,杨柳依依德孚九澧润苍生”。二老天作之合,都是心中有大爱之人。七年前母亲走了,犹地塌了;现在父亲不在了,似天倾了。

父亲在生时常教育我们,工作要高调,为人要低调。像古人说的那样,“不与牛争力,不与马争跑,不与人争智”。众人趋彼,他独守此。众人惑惑,他独不从。无谓幽窈,处独若群。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是为大幸。父亲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父亲的遗嘱落笔于2017年11月11日,是妈妈走后的第一个月。遗嘱上写着:“爸妈虽然参加工作早,但收入不多,加上消耗大,没有留下较多的财产给你们。我年岁已高,日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要走的时候,千万不要折腾我,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等药物支持疗法,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旅程。我只希望我的子孙们和睦、美满,我就瞑目了。我和妈妈会在天堂保佑你们的。”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