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湖南|澧水北源:守住乡愁的样板河——张家界市桑植县美丽河湖建设典型案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2 11:02:19

概况

澧水是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支流之一,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疾而闻名。因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又因屈原《楚辞·九江·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遂命名曰兰江。迪北干流,由北、中、南主源汇集而成。桑植澧水北源发源于桑植与湖北鹤峰文界之处五道水镇杉木界的七眼泉流群,经五道水、芭茅溪、沙塔坪、凉水口、桥自湾等乡镇,吸纳21条V级以上的支流,至小茅岩与澧水南、中两源合流。澧水北源干流长度29km,控制集雨面积1105km2,河道平均坡降3.22%。澧水北源地处南方原始森林八大公山缓冲地带,全域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91%以上,素有“森林王国”“天然氧吧”“桑植后花园”等美称,是乡村休闲体验旅游的绝佳胜地。

图片

一、突出问题

桑植澧水北源,是湖南省四大水系澧水三源的发源地之一,途经张家界、常德、岳阳流入洞庭湖,哺育湘鄂两省400多万同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治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水污染较为严重 。澧水北源流域涉及桑植县的五道水镇、龙潭坪镇、沙塔坪乡、凉水口镇、桥自镇和洪家关白族乡,共计4镇2乡82个村居,总人口11.66万人,耕地面积7.52万亩,其中稻田5.04万亩,旱地2.48万亩。澧水北源干流沿河无工矿企业,仅有几处小型加工企业,且大多停产,水污染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农药以及地膜污染为主,分布在河流沿岸的种植区城。流域内排污口共14处,均为乡村生活污水排污口,且大多为雨污合流排水口。

(二)“四乱”现象突出。澧水北源所在地是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具有会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沿河两岸居民依山而筑,沿河而居,形成了独特的“山水而居”文化。长期以来,沿岸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存在乱采砂石、乱占河道、乱堆垃圾、乱建房屋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河道污染。

(三)多部门治理之困。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澧水北源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定开发建设没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只有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同意后,建设单位才能开展立项、环评等相关审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无水保方案即被批准立项或动工建设的现象。

(四)治理资金缺少。桑植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联系县,现在是湖南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由于财政是吃饭保工作运转财政,河流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少之又少,难以满足污染治理的需求,导致生态治理难度加大。

二、主要做法

古有蜀郡太守李冰父子都江堰疏水造福,今有桑植五管齐下疏废水养好水。

一是加强城乡生活污染整治“控水” 。投资1.07亿元对澧水北源五道水镇、桥自湾镇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厂区及配套管网建设,不让生活污水流进河流。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净水” 。2018年底全面依法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和养殖户。澧水北源共退养了禁养区内2个规模养殖场、16个养殖专业户,并对专业以上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和资源化利用,配套率达100%;2020年出台了《桑植县人民政府关于桑植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的通告》,桑植县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澧水源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七眼泉市级自然保护区所有天然水域,自2020年1月1日0时全面永久禁止生产性捕捞。

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清水” 。2018年全县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其中澧水北源投资403万元,配备垃圾转运车辆8台、洒水车2台、垃圾桶1716个、果皮箱15个,斗车9辆、化粪池15个,解决了27村的垃圾定点存放清运问题和8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四是加强河道治理“保水” 。按照生态环保督察要求,对澧水北源4个标段4处砂厂予以取缔,对澧水北源14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整治,对澧水北源14个水电站进行了拆除。在澧水北源共划定20处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打造了6条样板河湖。

五是加强矿区整治“防水” 。针对全县矿区遗留问题,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一系列治理工程,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三、治理成效

(一)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呈现绿的乡愁

1.水资源得到有效保障。国控和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在Ⅰ类、Ⅱ类以上,地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7.8%。

2.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护、水资源保护,全力打造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县。

3.水生态环境功能得到全面恢复。治理前河道内动植物濒临灭绝,通过生态河岸建设,实现了流域水生态综合整治,保护好了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已发现陆生脊椎动物427种,维管束植物3364种,大型真菌449种,被誉为“绿色宝库”“天然博物馆”,为全球生物“多样之美”注入“中国力量”。依托八大公山生物多样性,以珙桐、钟萼木、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为重点,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研学的保护教育,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治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张家界日报等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宣传工作的进展情况、实际效果。

图片
图片

(二)水文化呈现爱的乡愁

1.红色文化。坚持以“红红结合”,贺帅故里洪家关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浓郁民族风情和优质生态基底,打造“红”得耀眼、“绿”得清朗、“白”得动人的洪家关白族乡特色文旅景区。坚持“红农结合”,通过对南滩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革命文物、热性灌草丛、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丰富了文化和生态产品供给,以绿色发展促进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坚持“红白相融”,以洪家关白族乡银杏塔村茶旅融合示范园、洪家关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为基础,打造“红色资源·白茶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帅乡故里农旅融合示范样本。

2.历史文化。在桑植县五道水镇的澧水北源发源地,保存着桑植、容美土司敌血结盟的大岩屋。桑植和容美两土司多年相互征战。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晏如率兵二犯桑植,在两河口大败而归,休养生息已是急不可待。桑植土司向国栋觉得“邻里失和,动乱不上”,于是双方传信,有意和好。据《桑植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十五这天,向国栋、田曼如各带兵丁数千,在五道水大岩屋建行辕,设神坛,举行会盟,以修永好联姻之谊。并在高10余丈、宽20余丈能容纳100人的大岩屋石壁上,刻向国栋所书“山高水长”、田晏如所书“亿斯万年”8个大字传信后人。自此,双方兵器归仓,再无战争。此举堪称边界民族团结佳话。

3.民歌文化。五道水镇文化底蕴丰厚,民歌风趣幽默,情歌韵味悠长,产生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民歌演唱家和民歌手。舞蹈则以贴近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民族特色浓郁,深受群众喜爱。

(三)水生态治理呈现“两山”理论的乡愁

五道水镇位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森林覆盖率达 91.34%,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素有“森林王国”“天然氧吧”“人间仙境、度假天堂”之美誉,是国家级生态镇,2021 年10月,五道水镇还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桑植民歌)。

桑植县积极拓展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打造集加工、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百里茶廊”,发展壮大棕叶、大鲵、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三叶两材”(茶叶、烟叶、粽叶和食材、药材)特色农产品基地,“张家界大鲵”“桑植萝卜”“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白茶”“桑植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粽叶“康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逐步建立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产业体系。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或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先进县、首批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经验启示

图片

桑植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届接着一届干,成立澧水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建立“一体化”统筹机制,实现“市场化”开发机制,将生态建设与保护理念贯穿治理始终,有效打通了“两山”转换路径,解决资金难题。

启示一:澧水治理讲求系统性,学会算综合账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桑植县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实现了绿水青山。辖区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9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25亿立方米,桑植澧水源头水获“2018年中国好水”称号,借“中国好水”做“买卖”,农夫山泉基地建设项目已落户桑植。好水孕育了“张家界大鲵”,现保护区内野生大鲵已超过两万尾,是低谷时期的10倍以上,成为我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

启示二: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路上水上、地表地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桑植是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粽叶之乡、全国三大国药库之一,全国七个典型生态植烟新区项目开发产区。厚植北纬30度资源优势,以白茶为主导,打造“三叶两材”(茶叶、粽叶、烟叶和食材、药材)特色农产品基地,实现桑植白茶产值5亿元,粽叶产值3.5亿元,稳定产烟10万担,三木药材16万亩,推动桑植蜂蜜、桑植萝卜等生态食材及药材规模化、链条化、安全化、绿色化发展。澧水源头藏天堂,康养掘金新蓝海。携山水之美、灵秀之气,盘活林草资源,推动向康养、研学、户外体验等多业态发展,打造张家界旅游胜地生态康养新节点。

启示三:通过澧水北源治理,推动两山基地的建设 。制定了《桑植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宣传工作方案》,建立了“两山”基地创建舆论宣传工作激励制度。强声势全覆盖。按照“正面宣传全媒体、氛围营造全覆盖”的工作思路,每周县融媒体中心“两山创建”专栏发布5条以上信息,省、市、县各级媒体共发表80余篇新闻报道。出新招显实效。以“屋场会”为载体,组织“屋场会”100余场,发放宣传单3300余份,受众20000余人次,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走深走实。社会宣传已悬挂横幅1000多条,设宣传栏180多个,出动流动宣传车280辆。重舆情保稳定。县委网信办坚持“四个第一时间”的要求,实行人防技防相结合,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建立网络舆情交办、处置、督办制度,加强了对涉桑舆情的监测和交办处置。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