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应有条“六尺巷”

段官敬   新湘评论   2024-11-03 21:19:37


人人心中都应有条“六尺巷” 

段官敬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市考察时,专程来到六尺巷参观,强调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承载文明理念、蕴含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六尺巷”贵在以德服人,崇尚德润人心。六尺巷全长约100米,宽约2米,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张家人驰书京城,在收到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回信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地,由此成就了六尺巷,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古为今用,以文化人。据悉,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六尺巷“和为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让六尺巷焕发基层治理的时代魅力,打开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基层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新窗口。“六尺巷”是一条通往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精神之路,更是塑造和谐、文明、互助、平安社会风尚的价值标尺。

宽容待人、检身责己、情愿“吃亏”,以善意之心激发善意、以礼让之德启迪礼让,才有利于精神自觉的共鸣共情。可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一体化的基层治理格局,在于以法为纲、以德为本,释放崇尚道德与善意的价值魅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干部。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就有什么样的社风民风。“六尺巷”成为一种和谐友善、文明礼让、相互尊重、彼此谅解的时代风尚,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表率引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敢于带头、率先垂范,教育引导群众守望相助、以心换心、谦卑有礼、和睦邻里。唯如此,方能营造基层治理善意循环、道德笃定、价值观正确的良好氛围。当然,“六尺巷”不仅是无形的价值观念与精神道德,更是有声的实践要求与办事方法。“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运用好“六尺巷”蕴含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以之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答案”,更好发挥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这样就可不断推进基层矛盾化解等治理方式与水平提档升级,这样更能为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注入新动力。

谦让、谦虚,和为贵,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应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血脉。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我们应自觉传承“六尺巷”蕴含的精神。只要让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滋养出真善美、和为贵、乐于群等璀璨之花,那么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必然会处处都有“六尺巷”,每个人心中也都会有“六尺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基层治理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兴起人人互敬、人人互爱、人人互助的善意新风,那么文明和谐的时代必将铺展绚丽的图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