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6 08:39:55
李巧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受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的局限,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表象,容易产生迷茫与困惑,也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理想信念上强有力的引导。新时代,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应号召大学生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讲好国家发展、社会变革、民生福祉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中,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中出现的“越出国,越爱国”现象启示我们,高校应充分运用好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深邃历史、广阔现实和广泛实践,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教育引领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挺身而出、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真相、珍惜和平生活,共同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进步性。
引导大学生担当时代责任。高校中“95后”“00后”的在校学生,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和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今年国庆前夕,4位杰出人士荣获“共和国勋章”,他们虽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都是在青年阶段积极学习新知识、练就真本领,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不断追寻人生真谛、生命价值和事业方向。
引导大学生涵养道德品质。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带头倡导勤俭节约、心怀感恩、助人为乐、谦让宽容、自省自律、诚实守信等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诚信为本,立信为先。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时尚语言与大学生文化使命的关联研究”(23A90)阶段性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