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8 07:09:08
编者按
11月7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湖南15件新闻作品获奖。即日起,《湖南日报》推出第34届中国新闻奖湖南获奖作品综述,展示我省主流媒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潮中坚持精品创作的可喜成就,展现湖南新闻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履行职责使命的生动实践。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煌 通讯员 陈艺媛
聚焦“寻根”,追寻马英九回湘祭祖的脚步;走进非洲,聆听湖南和这片土地之间的故事;前往“文学里的村庄”,感受时代巨变;探访重大文化工程,致敬薪火相传的文化守望者……
纵观湖南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题材新颖而多样,主旋律、正能量是关键词。近年来,湖南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提升优质内容供给能力,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让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
聚焦“变”字求突破
让主旋律更嘹亮
2023年,是党中央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部署十周年。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让主旋律更嘹亮。湖南新闻战线牢记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聚焦“变”字求突破,用生动的故事、优美的文笔与立体融合的传播矩阵,构筑起一幅幅波澜壮阔、致敬时代的美好图景。
如何唤醒在全国占15亿亩面积的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让它摇身一变成为“水稻田”?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专题《盐碱地上的新粮仓》中有答案。
2021年3月,我国组建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牵头单位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湖南的水稻科学家们奔赴新疆,在那里耕种出全国面积最大的耐盐碱水稻示范田。《盐碱地上的新粮仓》中,记者以沉浸式的采访形式,将科学报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动画特效呈现出来,见证了新疆万亩耐盐碱水稻平均产量创造573.8公斤新纪录的历史时刻,有力展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国家战略的成果。
“为了让观众了解到什么是盐碱地,以及盐碱地长什么样,我们记者上演真实‘吃土’情景,在盐碱地上尝‘盐’的味道。”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首发》栏目执行制片人、《盐碱地上的新粮仓》主创之一马婉林介绍。
“村庄”是故乡与乡愁的意象,时代巨变,乡村是最鲜活的现场。湖南日报社创新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学里的村庄》,精选鲁迅、周立波、马烽、路遥、莫言、沈从文、王跃文等10位文学名家笔下的故乡,创作团队穿越大半个中国,落地经典文学现场,探访文学原乡,把书本中的村庄在新时代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该系列报道不仅是一次文学与现实的互参,更是一次历史与时代的镜照。
“这一系列文章从策划到最终实施,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参照中国乡土文学代表性作家笔下的‘文学原乡’,对应它们今天发生的惊人变化,无疑是记录乡村巨变的最好范本。”湖南日报社编委、《文学里的村庄》主创代表杨又华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围绕“精”字下功夫
让正能量更激昂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
举旗帜、明方向,守正道、开新局。湖南新闻工作者坚守文化阵地,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认真打磨精品,让正能量更激昂。
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盛世修文》,探访赓续中华文脉的重大工程,致敬薪火相传的文化守望者。
脚步遍布河南、山西、广东等十余个省市,《盛世修文》报道对象既有《儒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一系列修文、修典重大项目,也有殷墟甲骨文、二里头遗址、稻作文化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报道让观众深刻领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真切感悟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一处处历史文化遗产如一个个璀璨的明珠,体现着中国特色,展现着时代的风貌。‘盛世修文’是个宏大主题,但我们紧紧围绕人物故事,从细节进入,从大处立意,通过丰盈的情感、生动的细节、精巧的叙事,描写了一批可敬可爱的中华文化守望者。”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盛世修文》节目主创之一胡顺江分享创作思路。
责编:徐凯琦
一审:谭思敏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