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面向数智化职业场景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8 08:49:21

李文芳 李宏策

数智融合背景下,传统产业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努力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新变化,前瞻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将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纳入办学标准之中。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要紧跟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全产业链技术变化,以企业典型岗位能力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培养高阶职业能力作为课程开发设计的核心目标,通过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证导课、以赛融课思路,构建理实一体、校企合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由校企合作搭建动态学习模块,精准对接企业真实载体、岗位需求、证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本土化特色教学资源开发;设计“岗位定课、真实载体改造、课程内容模块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教学资源开发机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适应企业岗位匹配;建设具备“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特征,技术追踪快和项目更新快的“两快”数字化教学资源,联合行业、企业参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开发与各种关联要素实施系统集成。

创新“一产四性六阶”培养模式,打破智能制造业供需侧矛盾。面向数智化转型中的新应用场景,主动对接区域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共建一批共享共治的产业学院,搭建有利于技术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产科教平台,设立现场工程师班,践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文化一体、组织一体、利益一体、资源一体、产教一体五个维度展开专企一体高层次现代学徒制改革,健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调动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保障机制,充分保证校企之间沟通与合作。强化培养质量诊断改进体系,通过质量管理诊断改进,建立校企协同开发成果导向的出徒标准;基于职业生涯发展,从企业技术工程师需求、生涯可持续发展角度明确技术工程师培养标准,规范校企生的目标导向,形成质量诊断、改进的闭环;健全“双导师”育人制度,明确双导师的责权利,以学徒培养为中介促进“双导师”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推动适应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工程师培养;聚焦跨界性、精深性、创新性和楚怡个性的“四性”目标,构建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跟岗能力-跨岗能力-综合能力的“六阶”能力螺旋递进体系,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技术工程师,打破智能制造供需侧矛盾。

实施“校企互通”教师发展工程,培育能说会做善创的教师团队。引进区域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售后主管、测试主管和工艺主管,选取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培育对象,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互动机制,构建校企骨干两栖发展体系,培育能说会做善创的创新团队。教师根据“选择1家合作企业,紧跟1个前沿技术方向,确定1名企业导师,开发1门创客课程,指导1个创客社团,培养1批创客学生”的“六个一工程”要求,对标制定个性化“一师一方案”,以“一师一方案”的执行情况考核定制工坊创客型教师,推进团队教师教学科研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将教学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支撑技术工程师基本岗位技能、复合技能、创造性技能等不同层级的技能训练需要。搭建校企合作数字化平台,流程再现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虚实结合建设一体化实训中心,通过把“真问题”凝炼出来,将技术工程师“真本事”锻炼出来,培养适应数智化职业场景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职教本科视域下智能制造技术师‘一产四性六阶’培养模式研究”(XSP2023ZDI007)阶段性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