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53”的跨越——怀化产投小贷成长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8 17:55:30

10月31日,溆浦县某上市后备企业从怀化产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功申请到一笔过桥贷款 9 00万元,解决了他们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这笔贷款也是怀化产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满周年之际放出去的第153笔小额贷款。开业一年来,该公司已累计为产业链企业、园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发放小额贷款55700万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怀化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设立的金融板块子公司和怀化市首批国有小贷公司,从刚开始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轻车熟路,怀化产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从“0”到“153”的跨越,取得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突破。

从无到有,团队专业化,流程规范化

组建精干队伍,提升专业素质。 小额贷款业务是怀化产业投资集团实施“五四三二一”转型发展战略需要而开拓的新业务领域。为尽快组建团队,集团党委调配投融资、财务等方面精干力量组建了小贷公司筹备组,搭建公司组织架构。筹备组成立之初,业务团队仅5人,虽然其中4人有会计师职称,但无一人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一边安排筹备组全员赴本市金融机构、常德、长沙等兄弟市优秀小贷公司学习,一边出台措施鼓励业务人员参加银行业从业资格证考试。经过半年努力,于11月7日获得了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备案登记证,11月16日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3人考取了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12月25日成功办理了第一笔业务:为怀化国际陆港某贸易公司发放过桥贷款1000万元。

现在,公司拥有业务员11人,业务遍及怀化11个县市区、2个高新(经开)区,从首笔业务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对每一笔业务的胸有成竹,业务人员成长的每一小步,都汇聚积累成为公司从“0”到“153”的一大步。

不断摸索总结、优化业务程序。 一年来,公司 建立了较为齐全的业务操作规程、信贷风险管理、员工廉洁从业等管理制度体系 在开展业务时, 每笔贷款都严格按流程操作:实地开展项目尽调,摸清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个人及企业信用情况,核实客户借款用途和用款计划、跟踪客户资金流向,落实客户还款来源、还款方式和还款计划,每个项目的A、B角负责该项目的贷后管理,为过桥贷款核实银行续贷批复,确定还款路径——多措并举,确保贷款项目依法合规、资金回笼安全可控。

从有到优,风险可控化,效率最大化

执行双调双审制度,全力排除风险。 严格实行AB角独立调查:在业务尽调过程中,每笔贷款项目均由业务科人员(A角)、风险法务科人员(B角)进行双人独立调查、独立分析、独立评价,提高项目尽调质量、着力排除风险。

坚持两级风控制度:所有流贷及100万元以上的大额过桥业务均需经过小贷公司项目评审会、集团联合风控委员会审议 。其中,联合风控委员会 由集团投融资、财务、审计法务、专业律师、担保等中层骨干组成,所有成员均须独立判断、独立质询、独立投票,且每一个项目的同意票数需达到参会人数的4/5方可通过。开业至今,公司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加快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小贷公司制定出台了《经营审批 权责清单》,优化了8项财务、5项综合管理审核审批权限,大大缩减了审签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流动资金贷款从受理到放款最快可3天完成,过桥贷款最快可实现19⼩时放款。

同时,修订了《利率定价方案》,降低了平台类客户贷款年利率,调减了过桥贷款收息期限;针对再次合作客户,推出了依次从98折、96折、94折、92折到90折的定价递减优惠政策。今年1—10月,仅过桥贷款就为市内相关企业降本400余万元,“回头客户”日益增多。

从优到精,合作高效化,服务优质化

扩大“朋友圈”,汇聚规模效应。 为了迅速拓宽市场,产投小贷公司积极与各大银行、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截至2024年10月已与8家银行签订了过桥业务合作协议,合作方积极向公司推荐业务资源。

2024年7月11日,公司又推出针对农商系统授信客户的“农信贷”产品,目前已开展业务69笔,累计放贷金额 15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市内个体工商户等“小额”客户的融资需求 7 24日,公司与娄底市城投小贷公司会谈并签订了《娄怀两地国有小贷公司合作协议》,把“合力服务两地实体经济、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共识落实落地, 已成功合作为怀化市某大型国企放贷 4000万元,计划11月底将再为一大型企业合作放贷2900万元。

立足主责主业,服务民族区域经济。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全市51个民族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和独特的经济格局,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是怀化整体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业至今放出的55700万元贷款中,投向新晃、麻阳、芷江、靖州、通道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溆浦、辰溪、中方县内少数民族聚居区12100万元,涉及45个经济实体(含个体工商户),惠及侗、瑶、苗、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创业主体,在促进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全市民族团结事业的经济基础。

(舒芊 陈梓旭 杨兵)

责编:张其铉

一审:张其铉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