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11-11 12:53:46
■黄文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县级市,祁阳要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营造重视非遗的浓厚氛围。广泛宣传推广。在城区公共场所、景区景点、机关单位等人口流动密集地,利用大电子显示屏宣传非遗文化。强化新媒体宣传推广平台的运用,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了解非遗文化。坚持传承传习。做好非遗进课堂工作,让全市中小学生从小了解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魅力。并鼓励支持传承人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开设非遗工坊,做好非遗宣传推广和传承传习。强化阵地建设。在城区建设高标准的非遗博物馆或展览馆,扩大祁阳非遗文化影响力,吸引各界朋友来参观打卡。依托文化馆、祁剧团等,建设祁剧、祁阳小调、祁阳渔鼓等非遗项目青少年实训基地。
做好非遗人才储备和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深入贯彻落实文旅融合战略部署,深化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为非遗人才引进、培养、储备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如提高师带徒的工资待遇,给予自愿学习和传承非遗的人员生活补贴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为非遗项目创造更多的演出或展销平台,提高非遗艺人收入,激发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的动力。培养非遗人才。实施“非遗人才强旅”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活力与潜能。同时将优秀的非遗人才纳入“两代表一委员”“祁阳工匠”“祁阳巧匠”人选,并适当提高比例。健全培训模式。加强对非遗传承人和学徒的培训,并组织外出考察,了解非遗发展形势,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加强与高校、职业类学校进行合作,设立非遗技艺课程,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开办非遗文化传承夜校班,让有兴趣爱好的广大青年可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参加培训学习,走出一条“非遗传承+文化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模式。
推动“非遗+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市场运作上理思路。提高非遗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加强对各类非遗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根据现代人审美特点和生活需要,对祁阳古法传统制香技艺、古法甘蔗红糖制作技艺、墨鱼豆腐丝、祁阳冷粑、祁阳米粉、祁阳米酒、曲米鱼等非遗产品进行改进或开发新产品,打破非遗产品作坊式发展的局面,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借力政府政策、企业投资和高校学术资源,积极调动民间力量,将教育、农业、制造业等不同产业调动起来,展开多学科跨界研究,落实非遗“产、学、研”相结合,推进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借助3D打印、VR、AR等现代技术,强化非遗与可持续设计、非遗与科技、非遗与多学科创新转化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助推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促进城乡、跨区域协调发展。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拓展非遗文旅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实现非遗文旅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线上、线下全方位、多领域打通时空和产业壁垒,推进非遗博物馆、体验馆和产业园全景式、活态化展示宣传,打造文旅IP与非遗智慧景区建设,加强非遗互动体验与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提升非遗传承转化的多样性,促进非遗文旅成果有机循环,探索形成“非遗+”多元融合新业态,如“非遗+乡村振兴”“非遗+特色小镇”“非遗+文化街区”“非遗+民宿”“非遗+文创”“非遗+美食”“非遗+演出”等,走多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打造“非遗”新品牌,为祁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作者系祁阳市委党校副校长 )
责编:严万达
一审:郭利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