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评论 2024-11-12 11:05: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是党中央针对城乡融合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提出的重大论断,将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要坚持运用大历史观,深刻理解把握这个重大论断背后的深层逻辑和系统思维,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深刻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重大论断的三重逻辑
为什么说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这个重大论断,我们需要从其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角度来理解把握。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剖析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就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指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他们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次提出“城乡融合”概念,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在城乡关系上演进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必然会产生城乡对立的现象;同时,也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城乡对立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最终走向城乡融合,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远大理想和明确奋斗目标,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追求城乡融合发展。
从历史逻辑来看,城乡关系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关键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相伴相随,我国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从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性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进行了艰难探索,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党的十七大明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践路径,到党的十八大深刻阐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从“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到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赋予城乡融合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为进一步协调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发展相对城市处于劣势地位,城乡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现实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深刻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重大论断的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分别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色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意蕴,也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都内在地要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我们需要坚持从整体出发,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系统观念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更好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率增长迅速,2023年已经达到66.16%。但是即便我国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也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生活在农村,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城市的现代化,不只是东部发达地区的现代化,也不只是部分富裕家庭的现代化,而是包括农民、普通阶层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由中国农耕文明积淀形成的乡土文化,包括独具特色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乡村文化的传承发扬,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农村的生态文明,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更是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地。另外农村所占面积和生态资源相对更多一些,如果农村生态建设滞后,必然导致城乡差距扩大,从而无法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达不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才能确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以侵略、剥削、压迫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化弊端,也突破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西方的困境,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全球减贫进程,增强了全世界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信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过上富裕生活,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重大论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了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中心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创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领域还存在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的问题,比如农村土地、农村住宅、农村产业、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金融等方面,都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空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土地制度、生态文明体制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扎实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协调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协调的发展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把乡村文化建设作为“培根铸魂”重要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以繁荣的乡村文化为滋养,增强人们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热情和动力。
坚持以开放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完善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产出高效,将产业链向村集体经济延伸,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打通城乡人口、人才、资源、要素流动堵点,进一步推进各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积势蓄能,以城乡双向开放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以绿色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恢复,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绿色发展观引领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坚持以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视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的成果。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让广大劳动者劳有所适、劳有所得、劳动致富。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