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方明 单明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2 19:37: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邹方明 单明海
走进宁远县九嶷山下的下灌村,一座李郃雕像和一块“江南第一村”牌匾特别引人注目。举目四望,满眼苍翠,那一条条整洁宽广的村道,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居,一面面精心绘制的廉洁文化墙,还有随处可见的麻将文化标识,背后更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常常让人们流连忘返。
“状元”故里,耕读遗风传千年
“在湖南历代有史可考的十三位状元中,下灌以一村之地却占有其二,唐代的李郃更是自隋朝开科举制以来湖广地区的首位状元。李郃时年二十岁高中状元,他得知同科考生刘蒉因得罪权贵落榜,就不顾个人得失,上书文宗皇帝,请求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刘蒉。李郃让第虽未成功,但他以博大的胸怀和不计名利的品质,开了科举取士让第之先河,被载入史册。李郃让第深深影响着我们李氏后人,他‘让’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村党委书记李乾旺一边讲解李郃让第的故事,一边引领笔者来到村里的祠堂。
踩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随处可见古井、古祠、古学堂,洗砚池、读书岩、状元楼等与状元有关的遗迹、遗址留存有10多处,状元文化、崇学重教遗风影响深远。来到始建于宋朝的李氏宗祠内,只见“让第家风”“诚实忠厚”“勤耕苦读”“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克绳祖武”6块牌匾高悬于门楼上。祠堂神位上供奉着李家3位显祖,身着朝服的李郃端坐左首。
李乾旺介绍说:“‘好读’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在村里1500多年的历史中,家族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因为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李乾旺表示,村里流传“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等民谚,但穷苦人家的孩子不是个个都能读上书的。
李惠祥是下灌村地地道道的农民,10多年前,他种过田、打过工,但终因自己读书少而一直处于温饱线的边缘。2004年,李惠祥承包了村里的60亩荒山,种植了桃树、柰李、杨梅等果木。刚开始,果木生长较慢、挂果率不高,甚至连成活率都是个问题。2009年初,李惠祥下起了苦功夫,白天向技术人员请教,晚上“啃”起了书本,这么一“啃”就是10余年,李惠祥也从“种植小白”成长为“土专家”,果树长得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自己也致了富。李惠祥主动担任起了村里农家书屋管理员,在村里举办了主题征文、读书演讲比赛、农业知识技术讲座等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村民读好书。
为鼓励村民子弟求学上进,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会。今年8月23日,一场名为“金榜题名 护梦远航”的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村文化广场举行。今年考上大学本科的11名学子领取了村里颁发的奖学金,其中考入211大学的两名学子,还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在村里这些“好政策”的激励下,村里的学生几乎个个好学,家家都能听到书声。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在赋予村子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将浓厚的读书风气一直延续至今。
“村史馆”里,村风民风“飘”出圈
古风遗韵,沉香千年。近年来,为挖掘保护历史文化,下灌村将古建筑、古树、古桥、古井等历史遗迹都保护起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村里建起了民俗博物馆,这个民俗博物馆就是村民眼中的“村史馆”,里面设有状元室、私塾馆、名人室、民俗文化室、国学馆等展示区,记录了下灌村的名人、特色文化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邓中旺夫妇就是这个“村史馆”里记录的“名人”之一。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邓中旺夫妇却是个例外。今年58岁的邓中旺与妻子谢庚姣都是憨厚老实的农民,家里两个儿子,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早在2008年,邓中旺的母亲就不幸中风瘫痪成植物人,需要一级护理。都说养儿防老,可邓中旺自己就是听力一级残疾人。“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邓中旺养成了善良敦厚、孝老爱亲的品格,他每天精心地照顾母亲吃喝拉撒。妻子谢庚姣没有怨言,在关爱丈夫同时,也共同承担照顾婆婆的重任。
“老人家这一躺就是15年,直到去年3月去世,他们日复一日端屎端尿,实在是不容易……”李乾旺感慨地说。邓中旺夫妇的事迹不胫而走,大家都有样学样,争当好儿子、好儿媳。
近年来,村里孝文化这杯“陈酿”愈加醇厚。村里小巷有好多“新二十四孝”墙绘。“带着妻小常回家、共与父母度节假、双亲生日俭办宴、常给父母做家务、关爱父母说出口……”新二十四孝、让第家风等文化印迹已成为下灌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乡村治理,清廉文明“绘”底色
旧曲新唱,复兴传承。在传承好的传统教化基础上,新时代的好经验、好做法也需要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下灌村近几年深入挖掘李郃“让第”精神内涵,以“谦让耿直、勤俭节约”为导向,将清廉文明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基层治理中。
“5+2”坐班值守、每日上街一扫等监管制度11项。下灌村还制定实施了周一工作例会,同时聚焦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风险隐患、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梳理出村级组织、“三资”管理、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党员管理等28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级重大决策、村级工程管理、村级采购、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细则,全面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精准落实“四议两公开”要求,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月例会”,在“云平台”同步直播45场次,全面落实党务村务公开,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比如,实行“红白事”报备制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规定村民红、白事分别不超过20桌、30桌,每桌菜品不超过10个,礼金不得超过100元。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等节庆活动一律禁放烟花爆竹,违者缴纳2000元卫生处理费;将每周五列为“村庄清洁日”,全村村民主动开展集体大扫除活动。通过设置村规民约“红黑榜”,每月公示村民的正向表现和负面行为。
笔者发现,村里探索推行评价激励机制,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季度定期评定“红黑榜”各5-10户,在村广播、党务村务公开栏公布。纳入“红榜”的获取相应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兑换文具、牙膏、桶装水等“廉洁”小礼品,持续增强村规民约意识,不断涵养文明新风。同时,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好儿孙”评选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
据村民介绍,下灌村,这个距今约1500年历史的古村落,正以“让”之制,借“郃”之力,努力探寻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责编:郭利
一审:郭利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