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2 22:44:27
文丨谭谈
今年国庆假期,天气真好!天天风和日丽。这么好的天气,回老家看看,到乡里走走,陶醉一番乡情,岂不乐哉!
这一天,到故乡的白马镇赶了场,买了山货,便驱车往大山深处奔去……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入。不仅村村通了公村,且这些穿行于村村寨寨的无名小路,不是水泥硬化,就是铺了油砂。路况好极了。
我们的车,绕着一座大山走。已是仲秋。秋风染黄了山头上一树一树的树叶,金灿灿的。远远地看去,那是一幅悬挂在大地上的厚重的巨幅油画。
很快,车子拐过几道弯,进入了一个山谷。两边山头耸立,树木浓密。阵阵山风,送来浓郁的桂花的芳香。一库碧水出现在我们面前。再往前走,树林中,看到了那爬满青藤的农舍。农舍门楼上,有我多年前书写的字:归乡苑。一股记忆的潮水,于是奔涌在心间……
大约是八、九年以前吧,我回故乡娄底,刚在宾馆住下,闻讯后的老友朱鹏涛,便找上门来了,要请我去看一个地方。他说,他是受刘宏业之托来找我的。刘也是我在娄底兼任地委副书记时认识的朋友,当时,他是地区教育局的副局长,后任局长。娄底地改市后,升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说,刘有一个亲戚,在老家把老屋子整修好了,那地方在龙山脚下,风景特别好,要请我去看看,想要我为他们的老宅取一个名字。于是,那一天,朱鹏涛、刘宏业和我,就来到了这个高山下的农家院……他们没有说假话,这里的风景真的好。
这是一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当时颇为时髦的红砖小楼。墙壁上,还爬满了青藤。整栋房子与四周的山色融为一体,古香古色。屋前有块开阔的桂花林地,林地下面,是一口面积不少的山塘。塘水很清。屋旁,有一挂很细,但极清极净的山泉落下……真是世外桃源啊!
交谈中,我了解到:这是一对兄弟,老屋是他们的父辈建的。兄弟俩都在外面工作。这次对老院子进行修整,准备退休后回来居住。于是想请我给他们的住宅取一个名。我想了想,脱口说,既然是兄弟俩将来要回老家来住,那叫归乡,就叫它归乡苑吧。大家交口称赞。他们也是做了准备的,早已在屋里摆好了笔墨纸章,要我把它用毛笔书写出来……
当时兄弟俩都还年轻,离退休还远着呢!这时候,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在全国广大农村蓬蓬勃勃地展开。乡村旅游也随之蓬然欣起。头脑灵活的俩兄弟,又在他们老屋的基础上,建了新屋。新屋上面的山上,还建了一个小的游泳池。接着,又把屋场前面的桂花林、桂花林下面的山塘,来了一番整修。并在山塘旁边,用水泥堆砌(雕塑)出一堵山门。在山门下种上几株青藤,让整个山门被青藤覆盖,别有一番情趣……
国庆节前几天,周国斌给我发来微信,邀请我再去看看,并到那里住上十天半个月。他告诉我,他们的归乡苑,最近被省有关部门,评为了五星级旅游民宿。整个娄底的两县、一市、一区,独有他们一家,获得了如此殊荣……
这确实诱惑我,于是与几位朋友一道,有了此行。
在镇上赶场,准备动身出发来这里时,与周国斌通了电话。不巧,他已出发去省城办事了。他说,他立马与归乡苑的主事者——他的堂弟周琼打电话,一切会安排好。并问我这次打算住多久?我告诉他,只到那里看看,吃顿午饭,就要到七星街青山里去……“这么匆忙啊!”他遗憾地叹息一声,“那我们只能下次见面了。”
我们在院子里停下车,在一张摆放于桂花林里的长桌边的藤椅上坐下。桌子上,主人早已为我们泡好了石斛花茶。茶杯里浮动着黄灿灿的石斛花。茶水漂亮极了。
在这里主事的,周斌的堂弟,是一个精明的农家汉子。这一天来的人太多了,他实忙不过来。他与我们照了一下面,把早已泡上的茶水送到我们面前,他又转身忙去了。
我放眼四处看看。桂花林里的几张长桌边,都坐满了人。硕大的山塘岸边,几个傍水的亭子上,也全是人。目下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满院秋阳洒落,满院桂花飘香,满山红叶亮眼……在这样的地方住上几天,是多么的惬意啊!
“谭主席!”突然有人喊我。这是一个中年女士。和她在一起的,还有好几位衣着不俗的女士。她对同来的朋友介绍:“他就是谭谈,我们谭家的名人。我们的花桥复建落成的时候,他还回来讲了话,写了文章,登在《人民日报》上呢!”
她隆重地向同伴们介绍我。
“怎么?你们从洞冲谭家来?”我问。
她指指旁边的女士说,带她来考察,她准备与这里合作,到这里投资。
“啊!梧桐树长起来了,总有凤凰来。”
“那你们今天到这里住不?”
“不,等会就回去。”
归乡苑里,来来往往的人。远道而来的,是到这里休闲一、两天的。周边村寨里来的,是到这里游览一番就回去的。这里,成了周边村民最方便的自家公园,也成了城里归乡人最暖心的乐园。
大概是把紧要的事忙完了,周琼坐到了我们旁边的椅子上了。他对我说,想请我再帮他们一个忙。他们这里的民宿,有十二间住房。每间住房,原先都请人取了一个名。但名字与“归乡”不搭界,是名不对题。我们还想从山上搬些石梆子安放到山塘边。石梆子上也想刻点什么。
短暂的沉思之后,我给他们出主意说:从我国历代名人的诗词中,选十二首有关乡情、乡愁的诗。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按照诗的意境,给每间住房命名。然后,请当地的书法家,把选出的十二首乡情诗,雕刻在摆放于山塘岸边的石梆子上。书法作品原件,则装裱好挂到这十二间住房的墙上。这组石雕,也弄一个名,叫乡情诗廊。
“那,到时候要请你开个头,为我们写第一首。”周琼得寸进尺了。
我没有推辞,也不应该推辞。为乡村振兴,为故乡的旅游业,责无旁贷。我说,我不是书法家。但第一首,我写。我还试试去请我的好朋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鄢福初为你们写“乡情诗廊”四个字。
有语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什么是“仙”?那就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域、一座山、一个农家院的灵魂。文化,也是一个地域、一座山、一个农家院的翅膀。有了翅膀,就飞得高,飞得远了。
这时候,这里的服务员,就端上来几样家乡口味的菜,摆放到了桂花树下的长桌上。我们就这样闻着花香,沐着清风,吃午饭了。
归乡苑里,幸福感满满的归乡人哟!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