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4-11-14 07:35:08
“生活不应该被糖尿病定义”
确诊1型糖尿病的年轻人,在“炫针”和“翻车”里学着掌控生活
本报记者任弯湾长沙报道
11月9日中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旁的餐厅,22岁的郑瑞(化名)和20岁的嘉乐(化名)同时掀起了上衣一角。看着眼前餐盘里的米饭,他们估算好这些碳水化合物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并把指针调至合适的刻度,将注射笔扎进腹部。他们同样患1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被他们称为“炫针”。
11月9日,记者在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体验测血糖。组图/记者任弯湾
今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而这些年轻的病人也期望依靠胰岛素过一种完全正常的生活,就像他们正在努力控制血糖波动的幅度一样,过一种可以掌控的生活。
确诊
没有肥胖问题也会得糖尿病?
11月9日上午,郑瑞正在忙碌,工作间隙,他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自己的实时血糖数据:他的腹部安有一枚动态血糖仪,通过与之连接的App,可以轻松查看自己的血糖值。虽然忙得没吃早饭,郑瑞还是发现自己的血糖值正在上升。
吃午饭前,郑瑞为自己注射胰岛素。
今年1月,郑瑞在位于南昌的姐姐家中突然呕吐、腹泻。急诊医生看郑瑞腹部疼痛,判断为急性阑尾炎。陪同前往的姐姐要求保守治疗,于是郑瑞在急诊打完点滴就回了家,但此后反而觉得更不适。
就这样,郑瑞再次被家人送到了医院。医生详细问诊后,马上让郑瑞测量血糖。
“爆HI!抢救!”
这是郑瑞进抢救室前听到的最后两句话。“爆HI”指的是血糖仪“爆表”,血糖值已经高于33.3mmol/L,仪器无法测量。而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值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应低于7.8mmol/L。
由于血糖太高引发酮症酸中毒,在ICU,郑瑞的视力跟意识一样模糊。他感觉一群“白大褂”迅速向自己围拢,手臂、腿部、脚趾同时被扎上了针。他听到医生说自己得了糖尿病。郑瑞很疑惑,自己曾经练过足球,又是学表演、学舞蹈的艺术生,从来不缺乏运动,也没有肥胖问题,怎么会得糖尿病?
烦恼
必须实时监测血糖情况,会感到焦虑
和郑瑞一样,正在长沙读大三的北方姑娘嘉乐也不明白“为什么是我”。
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症状后,2023年下半年,嘉乐在学校附近的医院被确诊患1型糖尿病。她还记得,自己那时在医院里哭得很伤心,以至于后来去复查,医生还能认出她。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谢雨婷教授介绍,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等多种类型。1型糖尿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年龄最小的患者甚至不足1岁。
年初,郑瑞的出院小结上写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并没有给他分型,只告诉他用胰岛素注射来稳定血糖,而且“张口就要打(胰岛素)”。或许是为了得到“糖友”的回应,他开始拍摄自己的生活日常,并每晚直播与“糖友”聊天,从没间断。仅仅3个多月,郑瑞的个人账号就拥有了约6000名粉丝,其中大部分是“糖友”。也就是在直播间,郑瑞认识了嘉乐、夹心(化名)和小祯(化名)。
小祯向记者展示如何使用胰岛素泵。
回到郑州后,郑瑞在当地医院复查,被确诊患1型糖尿病。由于1型比2型更难控制血糖,他配齐了胰岛素、注射笔、动态血糖仪、针头、试纸等等,并学会胰岛素注射的计算公式,研究自己的胰岛对哪些食物更敏感。
800多公里外的长沙,嘉乐总是一次性囤十几盒胰岛素注射液,并购买能够记录注射时间的、更多功能的注射笔。这是她安全感的来源。
相比郑瑞,嘉乐的血糖控制情况更好,基本维持在4~10mmol/L。但优异成绩的背后藏着她的焦虑:每隔几分钟就要查看自己的实时血糖,有下降趋势就吃随身携带的零食,有走高趋势就继续观望、准备补针。
控糖
血糖影响因素很多、因人而异,更需科学、规律管理
为什么严格控糖?嘉乐说是“出于对并发症的恐惧”。郑瑞补充道:“还有希望活得更久。”
血糖控制不佳,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肾病、心脑血管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严重低血糖等。这些并发症来势凶猛,致残率高,也几乎都能要人性命。
但控糖不是容易的事。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基本失去了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因此血糖影响因素更多、更难控制其波动。谢雨婷曾经接触过一位病人,“给自己总结了四十多条影响血糖的因素”。郑瑞组织起来的1型“糖友”群里,也总有人调侃自己血糖“又翻车了”。
在长沙1型糖尿病圈子里,曾经在上海做过厨师的卡布(化名)有些名气。“1型糖的情况太个性化了,吃饭中有没有喝水、吃的饭是偏硬还是偏软、吃饭的速度是快是慢、先吃饭还是先吃菜……这些因素对血糖的影响都很大,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十几年前,卡布在华容老家被确诊了糖尿病。“医生也没说我属于什么类型,只说不要吃甜的,不能吃西瓜,平时打胰岛素控制。”2015年在上海,医生明确告诉卡布“是1型糖尿病”,最差的情况下需要截肢。
那时,卡布使用的是三诺血糖仪。扫描血糖仪背后的二维码,他添加了两名三诺生物客服人员的联系方式,并通过他们的介绍,辗转来到湘雅二医院1型糖尿病门诊就医。这也是卡布开始规律控糖并自学控糖知识的开端。经历漫长的术后恢复期,卡布成为三诺糖尿病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控糖经验,开始帮助更多“糖友”。
湘雅二医院于2015年年底开设了专门的1型糖尿病门诊,当时,社会各界对1型糖尿病认识不足,门诊日均只有两三位病人。目前,1型糖尿病门诊日均门诊量约为20位,寒、暑假更多。除了来自湖南的患者,还有的来自江西、贵州、天津等地。2022年底,全国首个1型糖尿病预防门诊在湘雅二医院设立。
谢雨婷告诉记者,现在在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接受规律管理的1型糖尿病患者约有1500位。
误解
需要引导更多人科学看待糖尿病
最近,17岁的夹心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住进了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刚上大一的她不想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病情,也因军训而无法规律注射胰岛素。
住院时,父亲挖苦夹心“再去买几杯奶茶喝吧!”确诊四年后,夹心的父亲依然认为女儿的糖尿病是“喝奶茶喝出来的”。
小祯有更糟的经历。数年前在衡阳老家住院时,她无意间被媒体拍下,几天后护士就在网上刷到了一条主题为“惊现11岁糖尿病患者!家长应注意孩子饮食问题”的视频。小祯既讶异又沮丧——她想让大家知道,自己的病是天生的。
面对他人的目光,嘉乐的防备心是慢慢放下的。之前她总在饭前跑进厕所偷偷注射胰岛素,后来发现其实没有人在观察自己。于是嘉乐开始在餐厅里注射:计算好剂量,掏出注射笔,掀开衣角,一气呵成。
一些1型“糖友”们常常聚会,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彼此打气。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他们也被误会过:小祯和“糖友”们在游戏厅喝奶茶,喝之前集体撸起袖管注射胰岛素,没想到老板误以为他们聚众吸毒,还报了警。
支持
有人愿意守护他们的梦想
系统性支持很重要。卡布还记得自己在上海做厨师时,邀请了几位在网上认识的“糖友”来餐馆吃饭,他下厨做了一锅酸菜鱼。那是卡布第一次与“糖友”聚会。天然的亲近感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尽管如今各自在不同的城市,依然保持着联络。
今年7月,由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主办,三诺糖尿病公益基金会、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19届湘雅康乐营圆满结营。其中设置了“拍卖游戏”:每人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拍卖品竞拍。
拍卖品有豪车豪宅、接纳自己的爸爸妈妈、清华北大通知书、中彩票500万、善良、每天都很快乐、幸福的家庭、健康等。有位小糖宝以高价拍下“健康”。主持人问他:“如果再来一次,你愿意把所有的钱花在上面吗?”他说:“我愿意。”
谢雨婷收集了一些孩子写下的梦想。“20年后我想当发明家”“我想当医生,治好糖尿病”“成为美术老师”“想当篮球运动员”……在今年湘雅康乐营的开营仪式上,谢雨婷说:“不要让糖尿病定义我们,我们的生活不应该被糖尿病所定义。”她想让“糖友”们知道,有人愿意守护他们的梦想。
责编:周秋红
一审:谭思敏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