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6 08:26:26
它们静静立着,看苍穹之上云卷云舒,日升月落;
秋风拂过山峦,惊动苍翠渐褪的枝叶,簌簌作响。
记者伫立在安化县芙蓉山第二高峰、海拔1428米的云雾山巅,极目远眺,天边的云海,延绵的草甸……视野开阔,所见仿佛能及整个世界。
芙蓉山,由大小72座山峰环抱组成,是雪峰山的东部支脉,横跨安化县东部、宁乡市西部、娄底市北部,主体为6座高峰。云雾山则位于安化境内的大福、仙溪、清塘铺和梅城4镇交界地带。
在云雾山云雾天宫景区,刻挂了一副清朝中期安化乡贤黄国香的名联:
自衡岳九千仞而来,推开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
望洞庭八百里之外,踏破几重云雾,依稀海上现蓬莱。
十月下旬,秋意爽然,记者从长沙出发,驱车三小时,抵达安化。
登山观胜景,邀友赏名联。安化县楹联家协会主席谭爱平与记者一道登山品联。
山,书写时间的简史
要想会联意,先得登山巅。
正午时分,秋阳高悬,记者一行人从乡间小路驶入蜿蜒的山道,抬眼望去,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一个小时的攀爬,车子抵达景区,记者打量着四周,视野并不开阔,仔细看云雾天宫景区牌楼两侧的联,不禁疑惑:“景区悬刻的版本似与网上所传联语有所出入?”谭爱平笑着摆摆手,“不急,我们先登顶。”
于是,继续向山巅进军。随着海拔升高,气温慢慢下降,植被也依次从乔木、灌木变为连绵不绝的高山草甸,逐渐稀疏起来。山风迎面吹来,带着丝丝凉意,也夹杂着山间独有的清新之气。
终于,沿着麻石条铺就的长长台阶路,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山顶。谭爱平手指西南方向,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是云雾山,西南是海拔1400余米的最高峰——蚂蟥山,而海拔1300余米的锡杖山居中,群山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宛如一朵盛开的芙蓉。‘芙蓉山’的名字便是由之而来。”
站在山巅,俯瞰群山,只觉云雾朦胧,宛如仙境。黄国香当年一定也是登山到巅,有感而发才写下这副联吧!
在云雾山巅远眺。
千年以来,涉足于此的又何止我们呢?南宋时,张浚、张栻父子也曾来到芙蓉山,山上的“南轩亭”至今有迹可循。张栻与其师胡宏创立了湖湘学派,开湖湘文化之源流,他去世后便葬在宁乡巷子口。而往东面看去,芙蓉山紧邻宁乡沩山风景区,广化寺、芙蓉寺、云雾庵皆为唐代禅宗祖庭密印寺的分寺。
除此之外,芙蓉山作为湘中名山,素来以茶闻名,籍贯安化的清代重臣两江总督陶澍,就曾为芙蓉山作诗,诗云:“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鲜茶带雾香。”
山下还有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梅城。梅城往南10余里,便是中华三大人文始祖蚩尤故里——蚩尤界。
看山是山,芙蓉山汇聚了多座有形的山;看山不是山,这里文士咸集,并附着无形的茶文化、梅山文化等。目之所及,山林遍野,静默无声,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时间简史呢?
联,写照自然的旨趣
登临山顶引得遐想,下山落于平地后,眼前的联,似乎可以理解了。
谭爱平介绍:“此联由安化本地私塾先生黄国香所写,作联时间大约是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但基于何种具体背景下撰写,已不可考。”
此联流传的版本众多,譬如上联中“自”作“从”、“推”作“催”、“仿佛”作“恍惚”等。
关于版本的疑问,谭爱平解释道:“年代久远,此联流传版本众多,不过只有几个字的区别,内容基本一致,原意并无改变。而版本众多,也说明此联的影响很大。”
谭爱平在云雾天宫景区前坪解联。
谭爱平回忆,这副联在安化前乡妇孺皆知、流传甚广,自己自小便识得此联,还未上学,就听当地的老人背诵过此联。
上联“自衡岳九千仞而来,推开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意为芙蓉山自九千仞高的衡岳绵延而来,大自然的力量催开了一朵美丽的芙蓉花,而这朵花中,仿佛藏着一整个世界。
一般而言,岳麓山被视为南岳七十二峰的尾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但诗无达诂,黄国香在这副联中将芙蓉山看作南岳山脉绵延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解,即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它们皆属于湖湘自然的一部分,也呼应了“一花一世界”的禅机。
“‘九千仞’是个虚数,形容山极高,以衡山的高峻为起点,巧妙引出‘芙蓉’这一意象。运用双关的写法,将芙蓉山比作一朵芙蓉花,比喻贴切,作者语言驾驭能力极强,把芙蓉山写活写形象了。”谭爱平评价道。
值得称道的是,“花中藏世界”,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却引领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跳脱出山本身,去看周边更广阔的天、地、人。站在山巅,东望是宁乡巷子口,天气好还能远远看到佛教沩仰宗的发源地——宁乡密印寺以及张栻故居;西边是陶澍出生地,再远眺便是曾国藩故居;北望则是胡林翼故居、左宗棠故里……
登高处而观之,从气势如虹的“衡岳九千仞”,吟至“推开一朵芙蓉”,从宏观到微观,山的壮美顷刻间化为花的柔美。群山一瓣一瓣,恰如一朵悄然绽开、清丽脱俗的芙蓉花。
群山环抱的芙蓉山。
下联“望洞庭八百里之外,踏破几重云雾,依稀海上现蓬莱”,作者笔锋一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上联芙蓉山转至其第二高峰——云雾山。身处云雾山之巅,眺望八百里外的洞庭湖,踏云而行,几重云雾之中,仿佛看到了蓬莱仙境的景象。
“‘衡岳九千仞’‘洞庭八百里’‘芙蓉山’‘云雾山’分别相对,如果说上联写芙蓉山是从大往小写,那下联写云雾山便是由小往大写。但看起来并不像在写两座山,而是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立意高远,写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谭爱平进一步阐释道。
在这副联中,自然的景观与人的想象相互贯通,如若不登顶,就看不到、感受不到联的妙处。通过丰富的想象,从大山到大湖,从地上到天上,从世界到宇宙,从人间到仙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名山画卷,自然与人文交融贯通,妙趣天成。
记者手记
山不在高 灵气动人
刘乐
提起安化,人们首先会想起著名的黑茶,芙蓉山则是安化黑茶最有代表性的茶山之一。早在宋代,便“山崖水畔”茶树“不种自生”。彼时,出产一种贡茶,名为芙蓉青茶。
听村民说,山中早已不种田地。除了竹子和林地,放眼望去,都是茶园,藏于林间。不论是随处可见的茶园,还是山中每一处历史的留痕,它们经受住了岁月的磨砺,我们幸得窥见其存在的每一道踪迹,追寻其延续和传承的每一泓文化源流。
比景色更动人的是故事,或许湖湘山水的灵气和魅力便在于,处处有来头、有学问。而芙蓉山,便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仙茶,穿越古今的历史文脉,神秘多彩的民俗传说……凡此种种,皆源自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因此,登这样一座“名山”,就像一次虔诚的朝圣,给人以向上攀登的纯粹信念,坦荡而安定的心境。或许曲折难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若将人生视为一次“登山”,从山脚到山顶,脚下的每一步,跨越的每一道坎,皆有风景,皆是修行。
点评嘉宾:谭爱平
谭爱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传承人,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益阳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安化县楹联家协会主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刘乐
摄影摄像/李健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
责编:刘乐
一审:陈永刚
二审:赵雨杉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