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严禁限定985、211高校,如何防止“暗戳戳”歧视?

  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2024-11-15 16:07:20

今天,话题#校园招聘严禁限定985和211高校#冲上热搜。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引发社会热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85院校毕业优先”“仅限985、211高校毕业生”……此前,用人单位在招聘要求中直接标明学校偏好的情况并不少见,有关这些“条条框框”是否涉嫌歧视的讨论也由来已久。对此,不少人表示这样做有失公平,求职者不该被分为“三六九等”,所有高校毕业生应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求职竞争。也有部分人认为,求职者从985、211高校毕业,本身就是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种证明。

在人才招聘时,面对海量简历,用人单位首先基于学历、毕业院校进行一波筛选,的确可以提高招聘效率。但是,这样的筛选模式的合理性却很值得商榷。

截至2024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而985、211高校仅有100余所。这就意味着,在一些用人单位学历偏好的“硬杠杠”面前,大量非名校毕业生可能连投简历的平等参与机会都没有。如此“一刀切”的人才评判标准,难免会挂一漏万,限制了不少人才的职业发展前景。

其实,在人才培养中,必然会存在个体差异。在名校就读,固然有机会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若大学四年只是一味“躺平”,其学历本身的含金量便大大降低。而一些非名校毕业生,虽然起点不高,可是若能潜心治学、投入科研,打造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素养,其优秀程度未必比不上前者。更何况,很多院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即便没有位列985、211高校名单,其在某些专业的培养质量也毋庸置疑,其毕业生不该被机械地筛选掉。

如今,教育部明确校招严禁限定985、211高校,也是重申了坚守招聘公平的底线,引导用人单位摒弃“唯名校”倾向,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如何确保用人单位真正以能力为导向进行人才选拔,值得进一步思考。事实上,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现实中,仍有部分用人单位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偏好“名校光环”。有人就担心,即便一些单位表面上不作学历要求,在实际操作时仍然可以“暗戳戳”地按学校层次筛选。

要从根源上解决招聘中的学历歧视现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告别“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 高校发展应当具有多元开放的格局,综合性大学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一些“小而美”的院校也完全可以发挥特色专业所长,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被更多看见和认可。在此基础上,相关院校也不妨着力打通与对口行业的对接渠道,帮助更多学生到优质企业实习、就业。当业界更多看到这些学生的实力,自然会激发更多信任感和认可度。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有必要更新人才评价方式,更多以实际能力为导向延揽人才, 这也符合其长远发展的实际利益。 用人单位的发展阶段各异,每一个岗位的具体需求也各不相同,招聘时最关键的不是一味提高“985、211含量”,而是真正寻找到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比起“只看学历、看经历”,用人单位更需基于岗位现实,打磨出合理科学、精细化的人才评估体系。

总之,招聘要求上的“名校偏好”容易抹掉,人们内心的学历歧视却更为根深蒂固。 未来,向隐形的学历歧视说“不”,真正保障就业公平,让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需要高校、招聘方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邓晶琎

三审:唐婷

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