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6 09:46:44
文|刘京
不论古今中外,艺术史的勾勒往往笼统而残酷。数以千万计的画家毕生涂抹,也就可数的一些名字被熟知、仰望,成为艺术的“神明”。与“神明”同时代的诸多强手,往往被遮蔽,被遗忘,这是难逃的宿命。保罗·加曼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出生、创作的年代群星闪耀,巨匠林立,以至于像他这样不凡的一位艺术家被艺术史忽略,从而被冷落。加曼与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培根等诸多名人均来往密切,甚至是终生挚友,但大师们的身影过于高耸,遮蔽了身边的一切。
《自由》石版画。 保罗·加曼
石版画(Stone Lithography)这个艺术类别其实也一样。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近乎偏执的持续求新求变中,在由图像复制技术快速更迭而致的艺术形态多样化演变中,石版画早已成为令人陌生的小众艺术。
基于以上原因,正在长沙圆点美术馆三楼展出的数十件保罗·加曼石版画作品,实属罕见。这既是作为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重要法国画家保罗·加曼在湖南的首次大规模展出,也很可能是如此高水平的欧洲套色石版画个展在湖南的首次呈现。
加曼的画面显然是现代主义的,然而并不特别典型,而是充满个人化的气质,一种轻盈而浓郁的诗歌气质。画面的造型元素简单、自然,不刻意,不浮夸,无非是马、树、花鸟、人物,朴朴素素;看似平常的物像组合,其简约、单纯的造型样式却并不寻常,形成的格调、韵律具有耐人寻味的疏离味和漂浮感,安静、形而上,与文人画类似。
加曼的气质既不同于毕加索的强悍、极端,也不似马蒂斯的圆熟、丰盈;不同于夏加尔的梦幻、神秘,也与卢奥的重拙明显有别;不像立体主义,也似乎难以归入野兽派等各个派别。同样钟情于画马的艺术家,如弗兰兹·马克,强调视觉的张力和运动感,也与加曼的温和、含蓄不同。
加曼画面的诗歌气质还体现在语言中无处不在的松弛感。用笔、用线轻快、随意,不求表象的深入刻画和细节的完整表达,造型的意思到了就收手,重意胜于形。虽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仍属于从西方客观造型思维出发的“应物象形”,但气息流畅,来去自由,颇能“尽其妙也”。当然,加曼的画绝不是文人画,与东方传统绘画意识之间或许没有任何关联,仅具有一些表象的相似性而已,更多的是法兰西的浪漫和现代性。
加曼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是最为人称道的一个层面。纯度极高的色块并置,进一步确认了他的西方现代主义特质;显而易见的平面感和装饰性,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绘画中多见的一种倾向。冷暖对比的广泛运用,与夏加尔、博纳尔等色彩大师相似,但在平面化的简约构成关系中,加曼的画面色彩更显冲突,甚至极端。这在整个世界石版画发展史中,实属罕见而另类。
加曼的石版画创作多完成于巴黎的姆尔罗工作室,这是一个在艺术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石版画工作室,存续至今。许多与加曼同时期的艺术大师都曾到姆尔罗工作室创作,那是石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因此,不夸张地说,正在圆点美术馆展出的加曼石版画中的技术水准是顶级的,呈现了欧洲二十世纪版画工坊在套色石版画制作上的最高水平。
石版画印刷技术由德国人塞尼菲尔德在18世纪末发明,传承至今已两百多年。石版画制作的原理是“水油分离”,即以油性绘画材料(油性蜡笔、汽水墨等)在石印石上进行绘制,再通过特殊流程进行腐蚀制版,最终以石版印刷机印制在承印的纸张之上。最常用的专业石印石产自德国巴伐利亚州,但世界各地也能找到成分基本相同的替代品。石版印刷技术于19世纪上半叶传入我国,清代光绪年间的《点石斋画报》就是以石版画技术制作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大美术学院陆续成立了版画系,版画专业教学与创作体系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各学院和专业机构的石版画工作室逐渐建立和完善,发展至今,国内的许多工作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出众、设备精良的一流石版画工作室。
当然,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艺术门类,石版画艺术已不似往日之盛,但其独特魅力与特质,将永远无法被替代。圆点美术馆展陈的数十件加曼石版画,足以呈现这种不可替代性。这样的展览是稀罕的,错过了,就难得再见。
(作者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责编:胡雪怡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