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萍:织出非遗大产业

余敏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7 19:41:44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余敏

武陵腹地,酉水河畔,大山深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叶氏”织锦非遗工坊里,“叭呔叭呔”声正从车间传出。循声步入,只见叶氏土家织锦第三代传承人叶丽萍巧手翻飞,彩色丝线在布面舞动。

叶丽萍正在制作土家织锦

叶丽萍出生在“土家织锦之乡”龙山县苗儿滩镇。

“土家织锦是我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手艺。姑娘们用竹当笔、以线为墨,将自然万物和民俗文化织在传统服饰、被盖上。”叶丽萍颇为自豪,“小时候我还和奶奶说不想学,如今我一心只想把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下去。”

“土家织锦,民间亲切地称之为‘打花’,土家语则赋予它更为诗意的名字‘西兰卡普’,意为土花铺盖,已有千年历史。”叶丽萍一边织锦一边告诉笔者,“叶氏”土家织锦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叶氏”品牌“接力棒”传到叶丽萍手中,她将如何让老字号技艺“新生”?

“我24岁就来这跟着师父学习了,小孩在皇仓读小学,在这不仅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兼顾家庭,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叶丽萍的徒弟李丽君一边挑织纹饰,一边给笔者介绍。她今年38岁,在“叶氏”土家织锦的10余年,不仅学习了土家织锦技术,还用这门技术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

“叶氏”土家织锦注重发现和培育土家织锦人才,对工人们集体教学,用计件的方式激励工人学习生产。有长期工50余名,大多是一边陪读带娃一边工作挣钱,月工资在2000至5000元不等。

叶丽萍获聘“非遗推广大使”荣誉称号

“今年我们举办了几次土家织锦技能培训,召集了一批织锦爱好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学习结束后对大家统一考核、颁发证书,考核为优秀的十几名成员已经直接进入公司上岗工作。”对于今年的土家织锦专项职业技能发展,叶丽萍开心地说道。

根据今年计划,“叶氏”土家织锦与各单位、各企业合作,开设了土家织锦培训班,增加了培训和考核。通过对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证书和提供工作岗位的方式,鼓励大家潜心学习、掌握技艺,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家就业,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土家织锦文化发扬光大。

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游学基地”

“我今年56岁了,到‘叶氏’有二三十年了,之前东跑西跑,在永顺芙蓉镇也做过土家织锦,后来因为家里需要就回来了。这里工资稳定,上班自由,最终选择留在这里,稳扎稳打。”陈菊珍是公司最早的一批员工,如今的她,技艺娴熟、沉稳,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将纹样拆解,做成手提袋;将织锦变长,做成桌旗;将纹样重新排列,制成围巾、眼罩、抱枕……在叶氏土家织锦自营店,叶丽萍通过对土家织锦花式创新,让民族符号和时尚元素相得益彰,系列文创产品颇受消费者欢迎。

“千年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先行。”叶丽萍介绍,叶氏品牌与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创新研发设计非遗产品千余个,让土家织锦从“土花铺盖”向家居、服饰、文创产品方向延伸,实现老字号非遗“活态传承”。

除了产品创新,老字号也注重场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

为了让土家织锦融入大众,近年来,叶氏品牌打造土家族织锦技艺工坊,开展非遗体验项目,让学生、市民、游客等通过沉浸式体验,在针线之间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此外,品牌还以土家族风情为载体,以“西兰卡普”为装饰元素,将新潮设计理念融入传统技艺之中,建造名为“西兰卡普”的土家织锦文化主题酒店,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叶丽萍给外国友人介绍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行业在整个武陵山区蓬勃发展。”龙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叶氏品牌带动下,全县土家织锦改变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采取“企业+基地+织锦户”“传承人+企业”“织锦户+作坊”等多元模式,每年生产土家织锦产品20多万件,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现有服饰、鞋帽、围巾、床上用品等产品87个;产品远销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在“乡村工匠·锦织龙山”2024年“惹巴拉杯”首届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技艺大赛中,荣获土家织锦技艺团体一等奖

如今,龙山县有土家织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州级传承人近20人。三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让千年非遗技艺“焕”新颜,也让“叶氏”被确定为“非遗工坊省级示范点”、成为湖南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湘西州唯一一个全省土家织锦专项职业能力项目建设认定单位,湘西州首个“中华老字号”、湖南土家织锦行业唯一入选“中华老字号”的品牌。

“土家织锦雏形于秦汉、成形于两晋、成熟于唐宋、精于明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叶丽萍说,“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千年工艺,绽放非遗魅力,推动老字号品牌振兴发展,让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