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论丨把握好因地制宜的方法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7 21:45:02

李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巨大提升、突破性发展,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的质态。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在生产力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大发展,必须把握好因地制宜的方法论,这既是经济领域的战略选择,也是哲学思维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普遍与特殊的统一: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良性互动。运用“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思维,妥善处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关系,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顶层设计为地方实践提供科学指引和总体框架,地方创新性实践也会为顶层设计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丰富的实践基础。各地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准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通过系统学习中央的总体性指导方案、目标任务和制度体系,了解清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进而为地方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应在全面贯彻落实顶层设计部署的同时,注重地方的探索性实践,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在摸清本地的发展底数和实际情况基础上,客观评估优势与短板,适时根据各地环境变化、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资源配置和政策布局。在地方实践中不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寻找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新方法,为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实践经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加强顶层设计与注重地方实践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既依靠科学规划与宏观调控,又激发各地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入发展。

立与破的统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运用“立”与“破”的辩证思维,妥善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立”作为稳固根基与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新路径的开辟奠定坚实基础;“破”则作为变革创新的驱动力,为引领新的发展潮流注入活力。对于传统产业,不能一味地忽视和放弃,应采取“扬弃”的策略,珍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市场资源,同时认识到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局限性。通过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等现代化手段,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竞争优势,使其焕发新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新兴产业也要积极借鉴传统产业的宝贵经验,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势融合,共同推动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面对传统产业中的落后产能与过时技术,必须果断予以淘汰,为新兴产业的崛起腾出发展空间。要在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重点发展和提前布局新兴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与势的把握:保持定力与抢抓机遇有机结合。运用“时”与“势”的辩证思维,妥善处理保持定力与抢抓机遇的关系,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时”蕴含时机与阶段的意义,聚焦于具体环境和位置,“势”则指向趋势与状态,关乎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潮流。把握好“时”与“势”,要求各地洞悉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准确了解当前所处的阶段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状态。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必须把握大势,积极抢占生产力发展先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看准即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显然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面对国内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唯有科技创新,才能避免错失机遇,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列车。但也要意识到,转型升级之路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各地既要把握现在、保持定力,避免急功近利;又要展望未来、抓住机遇,避免迷茫懈怠。应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积累与不断创新的结果,需要在实践中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仗接着一仗打。唯有如此,方能在保持定力与抢抓机遇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应时而动与因势利导的完美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与历史任务。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