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8 18:22:47
文丨罗宇
峭石俊逸、碧水流淌,美不胜收。这是大自然散落在湖南郴州西南,北纬25度的人间仙境——湖南省嘉禾县仙人桥景点。它历经千年风雨,风采依然,惊艳了时光,醉美了人间!
仙人桥位于县城北十三公里处的仙人桥村。唐代开元年间,始祖秀卿公,由江西迁至湖南舂陵江畔的嘉禾县石桥镇罗家村(现称仙人桥村),又称仙江罗氏。村内有保存较好的八角亭、古樟树、古戏台、古埠头等200余栋明清古建筑。被人称为人间仙境的仙人桥,就位于村庄南边。
仙人桥是横跨舂陵河两岸的天然大石桥,巨石凌空横卧中间,如长虹当空,气势雄伟,秀丽壮观。桥立面或经多年风雨,显得光洁圆滑,周身枝攀藤绕,桥下有一孔洞,上尖下宽,清风徐来、水流淙淙。舟船至此,或扬帆驶过,或卧樯而行。
仙人桥长约28米,宽约2.5米,厚约4.5米。桥顶部平坦坚固,古时是舂陵江上一处重要的关隘。1962年,仙人桥连接了公路X069线,成为桂阳西部以及常宁等地直通嘉禾、临武、蓝山的交通要道。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桥两端曾建有石龙庙,全由雕有各种花卉、动物的青砖砌成,庙内塑有佛像。有联云:“从来不信神仙,缩地鞭石,大有人在;此去直通岭峤,穿云破雾,试比天高”。今桥上文物古迹虽毁,但天然石桥胜景犹存,令人叹为观止。
桥孔东侧,有一个两曲三折、岩石层叠的桃源洞,洞名为清县人贡生雷德焕所题。洞与桥孔相通,甚为幽奇,洞内凉风习习,是村民们的避暑胜地。前人赋诗赞曰:“峭石千寻似扇开,一弯流水破烟来。渔郎莫问桃源洞,中有秦人避世台”。洞右侧竖一石碑,表面极为光滑,当地人称之为“仙人镜”,可照出人影,靠“仙人镜”右侧斜看,可见到部分仙人桥村的映影。洞旁还有一块2米高的大磐石,为后人所立“歌王罗四姐”丰碑,其上刻“鍾云毓秀,舜源浩荡。传说仙女架桥,巨石卧波。交通京广,巍巍奇观。桥下罗家,有女四姐。能歌善舞,人称歌王。四姐乘舟,鱼峰山下与刘三姐会歌,三天三夜,不分伯仲。四姐传歌,不畏艰辛。唱出世道不平,唱尽人问悲欢。歌喉美妙,名声远扬,妇孺皆晓,众人敬仰,一代歌王,永世流芳!”
桃源洞的东侧有一隧洞,经隧洞行至仙人桥上游约50米处筑有一条水渠,后建有胜天水轮泵电站造福村民。站在水坝下方,目光透过仙人桥孔,可看到村庄的瓦房。这里的居民临水而居,团结奋进,果敢坚毅。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桥梁,两岸居民往来,都是依靠摆渡过河,十分不便。东海龙王的三个女儿来到人间,飘游到舂陵河边的罗家村,见过往行人全靠木船渡河,下大雨时木船常被洪水打翻,不少渡船人死于其中,三姐妹同情凡间大众的苦难,奏请天庭,约定上游由二龙女负责架桥,中游由三龙女架桥,下游由大龙女架桥。许是天数,最终只有中游的桥建成,为感念龙女的功劳,当地人将天然石桥取桥名为“仙人桥”。两块巨石成“人”字形形成桥体,舂陵水从桥下奔涌而过,如此天然之桥并能用于现代交通的实属罕见。
另外两座“未完工”的石桥,最后也由上游、下游村民集资捐款建设好了。在下游,因大龙女从蓬蓬仙岛取来仙石故名“岛石桥”,位于石桥镇岛石村。而在上游,村民为纪念二龙女为民造桥的凌云壮志,取名“凌云”。而舂陵河流经嘉禾这段之所以称为“钟水河”,也是为感念龙女三姐妹对嘉禾之河水情有独钟、在这倾注了特有的情感和贡献所致。
据当地老人讲,仙人桥一带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枪战。2018年嘉禾县党史办在整理红色档案、发掘红色故事时发现了一份手抄稿,经工作人员整理后,这里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1934年11月17日,在石桥镇仙人桥一带,红三军团欲抢渡钟水河,国民党李云杰部队却已先占据钟水河西岸,红军久攻不下,便撤离战场。为纪念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村民将红军战士的忠骨收集,合葬于仙人桥下。遗憾的是,这些战士的姓名已无从考究,但每逢清明,仙人桥的村民会自发前来祭奠这些埋骨他乡的无名英雄。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