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11:00:56
湖南法治报讯(王汝福 李少华 廖攀)近年来,常宁以攻坚克难的担当和狠抓落实的韧劲牢牢守住政法底线,全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宁建设,结合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最是乡音解乡愁”工作方式,打造出了“一站式矛盾化解”“塔山茶话”“乡村调解女能手”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奋力谱写了政法工作现代化常宁实践新篇章。近日,衡阳市委政法委与《湖南法治报》共同策划的“衡阳政法系统一把手访谈”栏目,对常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立明进行了专访。
袁立明。
湖南法治报:今年来,常宁开展“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群众纾难解困。请谈谈这项活动在常宁政法系统开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袁立明: 就政法工作而言,“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实践,更是对政法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深刻提升。为政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共筑信任桥梁。此次民情大走访活动,我们突出了两大特色:乡音与乡愁。突出乡音,我们选派了本地走出去的干部,回到他们的老家走访。这些干部不仅熟悉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更与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心理上没有距离,更容易获得村民的信任与接纳。他们能够以乡音传递真情,让村民敞开心扉,反映真实情况,实现情感上的深度融合。紧扣“乡愁”,围绕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热点、堵点、难点问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盼,关注他们的需求。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走访活动,而是常宁市委、市政府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四下基层”、湖南省委提出的“走找想促”、衡阳市委提出的“三联三促”等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社会治理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此,我们将这一活动常年坚持并持续开展,不断巩固和深化走访成果。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收集了1744条群众意见和建议,梳理出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和期盼。这些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制定更加符合民意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种面对面的聊天方式,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更让我们对老百姓的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三是畅通沟通渠道。在民情大走访活动中,我们的干部们扮演了3种重要角色:政策宣传员、矛盾的排查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作为政策宣传员,他们深入基层,将党中央、省委以及衡阳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精神传达给村民,让他们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支持政策。同时,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他们解读政策、解惑答疑,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矛盾排查员,通过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村民屋场恳谈会,开展“五必访”等方式,深入排查村里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和意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交。作为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村民的诉求和关切,积极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同时,还通过走访活动畅通了老百姓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让村民的声音更加响亮、更加有力。
四是夯实走访效果。对于在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类交办。共收到并整理出1158个问题,涉及民生底线类、基层治理类、经济发展类和其他类4个大类,并按问题承办的难易度和办理期限分为A、B、C、D四个档次。对于符合政策、符合条件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作为A类问题,交办给相关单位并督促其在一个月内办理到位。对于目前不符合政策但短期内可以争取政策落实的问题,以及中期可以想办法解决或做规划的问题,作为B类和C类问题,分别进行了交办和规划。对于远期的问题和建议,作为D类问题,纳入了远景规划之中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和争取支持。目前,收到并交办的问题共已办完结639件,办结率达55%。
我们还加大了走访回访力度,让责任单位包乡镇包具体问题办理等方式督促问题交办落到实处。一系列的举措和行动,确保后续尚未办结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走访就是老百姓出卷,回访就是我们交卷,老百姓评卷,把平安答卷写进了群众心里。
走访活动的效果非常明显,老百姓对平安建设的支持力度和关注度大幅上升。整个社会面的矛盾大幅减小,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数量大幅下降。更好地把握了老百姓的需求和期盼,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湖南法治报:常宁一站式矛盾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常宁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一机制,以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
袁立明: 民事纠纷调解相较诉讼在解决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调解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及时性、简捷性、经济性、广泛性以及情理法相融合等特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调解协议的执行效果好,有助于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人和。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2020年,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和行政职能,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中心,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站式解纷、零距离服务为宗旨,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途径。
在中心的具体运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整合力量,优化程序。抽调了政法委维稳指导室、政府办原社会组、人社、民政、信访、公安、司法、法院、卫健、应急、教育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合署办公,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优化了矛盾纠纷处理的程序,确保群众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二是明确职责,高效解纷。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全市跨乡镇(街道)、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矛盾纠纷、突发性非正常死亡案件以及省、衡阳市及常宁市领导交办、督办的其他重要案件。通过梳理排查、统筹协调、风险研判、指挥调度、分类流转、快速处置、决策服务等工作流程,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
三是研判预警,提前应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调度排查营商环境、金融防范、环保整治、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反诈打跨、退役人员等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通过前置分析研判预警,能够及时研究对策,提前应对涉稳风险、防范矛盾纠纷,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
四是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维稳联席办统一调度、部署。在遇到各类突发涉众涉稳事件时,召集相关负责人共商共议,发挥集体智慧,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维稳机制正常运行。
五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调度全市政法干警集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账,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调处过程中,把握调解原则,做到情理法相结合,成功化解了一系列疑难问题、重大矛盾。
今年以来,中心共处理各类涉众涉稳纠纷案件50余件,案件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均达到了100%。中心已成为常宁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集散地和减压阀,有问题找中心处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
湖南法治报:在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中,常宁市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来提供法治服务、护航经济发展,为企业的安心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袁立明: 今年以来,政法系统出台了系列有力措施,多次开展政企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以企业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利企、护企、安企、稳企各项工作。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机制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开通了举报电话、手机二维码网络信息举报功能,广泛收集破坏营商环境相关问题线索,对收集的线索逐条核查。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三是建立健全政法系统与纪检监察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工商联等的常态化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方面,我们主动出击,加大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打击力度,净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整治,进一步规范强制措施适用。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执行案款按时发放率大幅提升,达99.23%;开展涉民营企业执行案款集中发放行动,发放执行案款400万余元。
在提升政法服务水平方面,政法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精准发力,提升政法服务水平。市法院推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审判模式改革,提高了审判效率;市检察院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市公安局推行“园区项目警官”和启动政务服务“首位确认制”等,提高了办事效率;市司法局深化涉企公证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公证服务。
责编:谭好
一审:谭好
二审:杜巧巧
三审:戴志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