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瑜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21 09:12:55
新湖南客户端11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 摄影 李健)“一粒米、一条鱼、一兜菜、一壶油、一条酱卤产业链”,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安乡县匠心独运打造的“五个一”工程,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产力。
作为安乡县特色产业中的“一条鱼”和“一兜菜”,安丰乡的青螺滩生态养殖基地和安兴菜薹基地凭借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成为了安乡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11月20日,“常德是个好地方”——全国网络媒体“湖南e周”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安乡生态养殖和蔬菜生产基地,见证现代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
“稻稻菜”模式助农增收,生态农业焕发新活力
冬闲时节,安乡绿蔬园专业合作社的“稻稻菜示范基地”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颗颗菜薹挺拔生长,仿佛给大地铺上了绿色地毯。在田间,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劳作,将红菜薹、白菜薹分拣排列。蔬菜分拣中心内机器轰鸣,刚采摘的菜薹被源源不断送往这里,经过打包、装车,即将发往深圳。
“我们70%的菜薹是发往粤港澳大湾区,这已经是今天我们发出的第三辆货车了。”绿蔬园合作社负责人肖均告诉记者,为确保菜薹的新鲜度,全县建设了102处冷藏保鲜库,300余台冷链运输车投入运营,保证了从基地到消费者餐桌的过程不超过24小时。
作为安乡县农业的一大亮点,安兴菜薹基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就在11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农业专家走进田野,观摩、学习、交流安乡菜薹“稻稻菜”种植经验,共同为安乡菜薹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稻稻菜”种植模式即“早稻+晚稻+冬种蔬菜”进行轮作。这种模式不与粮食争地,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盘活了冬季闲置的田地资源。“农户们通过种植菜薹,实现了每亩地4500元左右的毛收入,纯收入更是达到了800到1000元。”肖均说。
除了经济效益显著外,基地还注重生态效益的提升。合作社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及光照强度,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环境,确保菜薹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同时,合作社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下单,享受新鲜直达的购物体验。随着安乡县菜薹产业的发展,“稻稻菜”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亩均效益较单种水稻大幅增加,做到了既保障“米袋子”,又丰富“菜篮子”,还鼓起了“钱袋子”。
在安兴菜薹基地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许多不便外出务工的人员在基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生态养殖多元增效,增链强链助推产业发展
在安乡县安丰乡,有一片占地2000亩的生态养殖基地——青螺滩,以其水草丰茂、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成为了安乡县生态养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青螺滩生态养殖基地自建立以来,秉持“内循环、零排放、全生态”的养殖理念,通过种植水草、投放螺蚌、科学投放鱼类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修复了当地生态系统,为洞庭青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鱼儿在优质环境中自由生长,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推动生态养殖产业持续发展,基地积极推广绿色养殖技术,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引进先进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基地还注重农旅融合。打造了集垂钓、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垂钓乐趣,欣赏自然风光,品尝农家美食。”青螺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秋表示,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基地带来了多元化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生态养殖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服务,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同时,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他们的养殖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青螺滩的示范带动下,安乡县以“一条鱼”为核心,全力发展鳜鱼特色养殖产业,培育“洞庭青鳜”品牌。通过推动全产业链发展,鳜鱼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全县鳜鱼养殖面积约4.6万亩,总产量预计约2万吨,产值达15亿元。
责编:洪晓懿
一审:向希
二审:邓望军
三审:沈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