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21 12:36: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幸斯佳
朱艳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1998年从教至今,多次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参与完成编著1部、教材3部。在《学术界》《汉学研究》《苏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1项等。
粉笔无言书春秋,三尺讲台守初心
朱艳阳老师讲授的课程主要是《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和《大学语文》。 在她看来,备课是每一名老师的必修课。朱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自编讲义。
课堂上,朱老师讲到晦涩难懂的中世纪作品 《神曲》时,就以画图的方式,板书勾勒出《神曲》中描绘的三重境界,从视觉角度引发学生想象,慢慢过渡到作品的思想内涵。 她常说: “你们有问题随时来找我,我一定在办公室。”这份对岗位的坚守和对学生的热爱使她的课成为省级一流课程。
一次谈话,学生向朱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作为二本院校的学生,我常常会担忧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优势”。朱艳阳老师察觉到她的茫然,决心帮助有这些问题的学生。因此,她积极留意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与同学们分享相关的消息。自此开始,她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这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0余项。
孜孜不倦求真知,严谨求实砺匠心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做一泓源源不断的清泉。”朱艳阳老师说。这是她对自己的期望,更是鞭策。在科研的道路上,她主持立项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面对荣誉和成绩,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心。
2019年对朱艳阳老师来说是特殊的。这一年,她被任命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副院长,需要处理大量的工作。同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也对学校展开了新一轮评估。白天,她需要上课,晚上她又一头扎进办公室整理资料。这一年,也是愧疚的一年。她八十四 岁 的老 父亲生病住院 了,但她实在抽不出空照顾父亲,只能让父亲独自待在老家接受治疗。这时候,她的孩子已经高三了。高考完的暑假,朱老师的孩子 膝盖扭伤, 打着石膏,报道那天她只能连夜送孩子到了 2000多公里外的 吉林大学,这期间她的手机电话不断,来不及和孩子告别,朱老师就匆匆赶回学校。
春风化雨 育桃李,润物无声怀爱心
“庆幸在成长路上遇见的每一位老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真谛。”在老师们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朱艳阳老师,始终怀揣着这一份爱与责任。当接到担任16级汉文三班班主任的安排时,朱老师的内心是忐忑的。 她坦言: “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青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有些初次接触汉族,如何管理班级,引领学生,这对班主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由于民族文化和观念行为的差异,朱老师格外注意学生日常管理和沟通方式。 还与家长保持积极的沟通。班上有同学出现了抑郁的倾向,她就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提供帮助,实时了解该生的心理动态发展。朱老师不由感慨: “每想到这里,我都感到作为老师是非常有意义的,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
朱艳阳老师记得和学生们初次见面时他们的青涩懵懂,也记得毕业季学生跟她告别时的意气风发。在最后一节班会课上,她深情寄语: “时光宝贵而短暂。未来的路,希望同学们保持初心,遇见温暖,收获成长。”
朱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用初心、匠心、爱心教育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做教育事业的“有心人”。
责编:姚昕玥
一审:姚昕玥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