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与演出艺术|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演艺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23 00:46:1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闫威旭 记者 张德会)11月22日,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众多文化企业和机构于斯为盛,共同呈现IP开发、AI创作、线上线下交互等文化产业最新成果。由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艺创作与教育研究中心等承办的“长三角演艺创新研讨会”,以“人工智能与演出艺术”为主题,探讨在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未来演出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引起了业内专家和现场观众广泛关注。

Δ研讨会现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对数字文化领域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为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一历史性的时代命题,促进人工智能与演出艺术、演出科技、新媒体的交融和突破,研讨会设置“人工智能与演出艺术”、“数字演艺科技”、“新媒体圆桌研讨会”三个专场。

Δ谢巍致辞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以《未来戏剧教育应对人工智能之变》为题做了开幕式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拓展了艺术的新空间,在剧本编写、舞台设计等传统创作上显示出相当大的力量;元宇宙在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等方面带来的艺术生产模式的变革和审美感知系统的重构,都对艺术理论与学科艺术教育带来了全局性的深远影响。在应对人工智能各种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需要进行多学科的协同创新,进行跨界交叉融合的实践探索,直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培育AI时代的新生态艺术院校,构建面向未来的学科专业新格局。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谢卫钢《新质生产力与文旅演艺创新》的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与演艺产业已经开启了一个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走向了文化带动产业,产业助推文化的新阶段,在京剧艺术、博物馆、历史景点方面可以实现品牌价值的市场化外延。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在主旨演讲《机器智能技术与表演艺术创新应用探索》中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如何与艺术进行结合的方式方法,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在技术架构、研究成果和技术研发的突出成果,分享机器人演员加入演出艺术的实践创作

Δ杨青青主旨演讲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文旅演艺创作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青青,以她带领团队首创首发的多个知名作品为例,作了AI驱动的文化艺术策划设计转化创新》主旨演讲,她聚焦于人工智能科技与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度融合转化创新,从在图像识别、语言处理技术上的突出优势,在沉浸式体验、个性化推荐、潮流主题策划方面的创新表现形式,指出AI工具在艺术作品创作、设计风格的创新、文化衍生品设计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并落脚于具体的教学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案例,指出数据要素驱动在展览策划、演出设计,以及文化活动、文化产品规划方面激发的无限可能推动文化艺术行业迈向新高度,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元且极具沉浸感的文化艺术体验和实践经验,令人受益匪浅

Δ新媒体汉服沉浸式表演

主旨演讲后,新媒体圆桌研讨在 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的新媒体汉服沉浸式表演后拉开帷幕,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各抒己见,探讨如何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加快在内容创作、创新领域布局。学会秘书长石士昌认为,本次研讨会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背景下,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的数智技术深度融合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动力与手段,还能够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拓宽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这无疑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旅创作委员会主任、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艺创作与教育研究中心艺术总监韩生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大数据、云计算、生成式内容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浪潮,已经成为产业变革与艺术转型发展新动能。技术与内容,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生态,多学科专业集成,多行业领域协同,是当今进行时态的艺术和产业创新实践的新现实。本届研讨主题“人工智能与演出艺术”正由于此。”

责编:张德会

一审:宁静

二审:肖秀芬

三审:张德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