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弘联 新湘评论 2024-11-25 16:43:5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改革部署。当前,媒体融合经过10年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媒体”新阶段。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新一轮传播技术的驱动下,媒介生态重构已全面开启,要实现主流媒体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传播领域新质生产力。传播领域新质生产力,“新”指的是新技术、新业态,“质”指的是高质量、高品质,这是一种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型传播力,部分业界学界人士称之为“传媒新质生产力”或“新质传播力”。近年来,作为地方党刊的《新湘评论》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新媒体平台,进击新媒体阵地,在发展传播领域新质生产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坚守内容初心,筑牢传媒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底座
无论技术手段、媒介形态、传播场景如何变化,优质内容始终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是解锁流量、引领风向的“金钥匙”。发展传播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基座是坚持内容为王。党刊作为主流媒体更应以主流内容引领风向,以权威声音占领舆论高地。《新湘评论》是一本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政治理论刊。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内容生产作为生存发展之本,把理论阐释当作党刊看家本领,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具有时代感、认同感的理论文风和传播话语焕发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一是发挥理论阐释解读优势,重点打造“主题阅读”栏目。每期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专栏,以专题的形式就一个理论话题进行集中解读,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性。比如去年我们在全国主流媒体中率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新质生产力”进行专题阐释,被国内多家机构翻印或收藏。二是精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围绕重大举措、重大事件等进行策划解读,推出专刊、专题、专栏。近年来,《新湘评论》所策划的专刊选题连续两年入选期刊主题宣传资助项目,多篇文章获评“全国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三是发挥评论优势,精心打造“辛字号”评论品牌。我们着眼“把‘评’的本色强起来,把‘论’的锋芒亮起来”,让评论成为引领思想的“轻骑兵”,近几年有一批原创文章被《求是》杂志、《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前置技术思维,抓住传媒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命门
技术,是媒体融合的主引擎,是媒体变革的催化剂。媒体融合的第一个10年之所以产生积极成效,关键就在于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但总体来看,过去10年媒体在技术应用方面还是驱动型的、支撑型的,表现得较为被动和滞后。在新一轮的媒体变革中,技术不仅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后台支撑”,更应该是引领变革创新的“前沿牵引”。近年来,《新湘评论》在强化原创内容生产的同时,通过前置技术思维,以技术加持不断革新生产工具,深度赋能内容采集、制作、生产、分发等业务流程,不断提升党刊内容的生产效率和水平,形成了技术赋能内容精品生产的加法逻辑。我们坚持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开发了《湖湘文化“云”游记》,获评湖南省第二届正能量“五个十佳”网络精品;积极抢占短视频技术风口,策划推出了“感悟伟人毛泽东的‘能量’密码”等一系列专题,总流量超1亿人次。我们坚持以技术赋能内容传播,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起与用户全新的连接,通过“借船出海”等一系列手段,搭建了“一刊一网双端三微多平台”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内容传播的乘数效应。同时,我们还坚持以技术赋能内容体验,积极利用VR、AR等新技术不断提升党刊内容的感染力和用户的参与度,增强媒体的情感属性和社交属性。当前,我们正在升级改造“辛小湘”AI数字人,通过对其视觉角色的设定,构建起理论叙事大模型,将其打造成一个超智能、超写实的数字IP。
革新话语方式,塑造传媒新质生产力的叙事生态
没有传播上的引领就没有内容上的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传受关系的易位,传播受众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流媒体要继续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的作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进话语方式,以语态转变拓展传播内容的外延,激发传播内容的活力。为适应传媒变革新趋势,《新湘评论》着眼“年轻态、潮起来”,不断改文风,创新表达形式、革新话语体系,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键入”网络大小屏、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注重“轻量化”叙事,积极探索传统话语和时代话语融合。主动适应年轻人的节奏和语态,运用富有时代感、亲近感、年轻态的话语体系进行传播,用轻快、轻松的文本阐释解读重大主题,用“短平快”的内容抢占舆论引导的第一落点。二是做到“差异化”表达,立足党刊的实际和优势,抢抓选题的第二落点,多做互补性的报道和评论,以“有价值的差异化”抢占人们注意力的“制高点”。去年以来,我们改版升级了“指点”微信公众号,打造了“辛小湘”时政ID,以一篇篇独家视角、鲜活话风、富有网感的时政评论赢得了用户、集聚了用户。
改进体制机制,形成传媒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体系
当新质生产力介入媒体工作全流程,催生的变革必将是全面的、系统的。要真正实现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必须在改进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建立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组织领导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遵循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近年来,《新湘评论》在优化体制机制上作了一些探索实践,在推动人员融合、全员转型进军新媒体主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实现系统性变革,还得持续打破传统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在体制机制革新上下更大功夫。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党刊自身实际,坚持用流量与效果说话,构建导向正确、标准科学、数据真实、评价客观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与评价体系相配套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评价体系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二是要激活人才队伍活力。智媒时代,有技术思维、创新能力、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是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关键驱动力。要使党刊真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方面要构建与全媒体传播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以激发内部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打破现有的用人体制壁垒,吸引并聚集一批杰出的传媒人才,为党刊的转型和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