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翔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11-25 16:47:00
守正创新,镌刻时代华章 ——湖南期刊发展成就综述
期刊,是时代的记录者、思想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在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一大批湖湘优秀期刊引起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关注。这些期刊在内容创新、版式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展示出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王登 / 摄
湖南是文化大省,出版大省,也是期刊大省。目前,湖南共有湘版期刊254种,其中社科期刊123种,自科期刊131种。其中,有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学术期刊171种,占67.3%,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有CSCD25种、CSSCI24种,“C刊”绝对数位居全国第7位;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0种、科技核心期刊58种、人文社科核心期刊53种。
湖南期刊业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近年来更是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全国期刊版图中熠熠生辉。据统计,湖南入选第一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共5项,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二;连续3年共12篇(组)文章入选全国“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是全国入选最多的省份;在2023年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栏”中,全国共82家期刊入选,湖南有《求索》等4家期刊入选,入选数量在地方省份中位居全国前列。
政策助力
期刊发展与持续繁荣的密码
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中央关于期刊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创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动湖南期刊高质量发展。
坚持管服并重。 主管部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审读阅评,压实主管主办单位责任,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完善各项保障措施。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湖南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期刊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为湖南期刊的繁荣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突出分类施策。 针对科技、社科、文学期刊的不同特点,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湖南省重点文学期刊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旨在通过分类指导和精准扶持,推动期刊质量的整体提升。
王登 / 摄
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切实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湖南设立了专项基金,为期刊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2020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从培育梯队期刊、创办高起点新刊等6个方面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除了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外,湖南同时把社科期刊发展纳入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资助一批学术质量稳定、办刊经费紧张、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社科学术期刊,并对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的社科学术期刊进行适当奖励。资金的注入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的品质和竞争力,为打造更多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期刊创造了条件。
创新工作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与水平,服务科技强省建设,湖南大力推动“院士领衔办期刊”项目。目前,全省有28种期刊由院士担任主编或编委会主任,例如黄伯云院士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主编,丁荣军院士是《机车电传动》主编等。这些期刊在院士们的引领下,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在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容为王
思想深度与文化高度的坚守
湖南期刊始终将内容质量视为生命,在各类期刊中精耕细作,打造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期刊,彰显出湖南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
时政类期刊聚焦时代热点与社会发展,为读者剖析国内外大事,提供深度解读与思想引领。 《新湘评论》作为湖南省委机关刊,始终把理论阐释当作党刊看家本领,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强化思想领航、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上逐步构建起“引领体系”和“森林体系”。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进行策划解读,陆续推出一大批“受欢迎”“有影响”的专刊、专题和专栏。近年来,《新湘评论》所策划的专刊选题连续两年入选期刊主题宣传资助项目,多篇文章获评“全国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同时,注重发挥评论优势,着眼“把‘评’的本色强起来,把‘论’的锋芒亮起来”,精心打造“辛字号”评论品牌。自2019年以来共有8篇原创评论被《求是》杂志转载。
王登 / 摄
文化艺术类期刊则致力于挖掘湖湘文化瑰宝,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湖南文学》刊发众多反映湖南地域特色与时代变迁的文学作品,扶持了一大批本土作家,为湖南文学的繁荣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小溪流》则以儿童文学为主阵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湖南教育》作为一份专注于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通过深入浅出的文章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政策,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此外,还有《芙蓉》《散文诗》《文艺论坛》《湘江文艺》等其他刊物,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湖湘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和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术类期刊在各自领域精研深耕,汇聚前沿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托中南大学强大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聚焦材料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领域,刊载了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综合性社科CSSCI来源期刊,湖南省3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刊物之一的《求索》,打造出了“新时代新求索”青年论坛品牌,成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力量。《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经济地理》《船山学刊》《古汉语研究》……一大批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期刊,不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在推动学科进步和知识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登 / 摄
融合发展
技术赋能与传播创新的探索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湖南期刊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新湘评论》在强化原创内容生产的同时,通过前置技术思维,深度赋能内容采集、制作、生产、分发等业务流程。一方面,运用数智化辅助工具,探索形成技术赋能内容精品生产的加法逻辑。如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开发了《湖湘文化“云”游记》,积极抢占短视频技术风口策划推出了“今日观点”视频专栏、“感悟伟人毛泽东的‘能量’密码”等爆款视频产品,策划推出了“上村山——辛小湘回乡记”“重温经典学调研”“春天里的民营经济”等融媒体产品;另一方面以技术赋能内容传播,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起与用户全新的连接。通过“借船出海”等一系列手段,搭建了“一刊一网双端三微多平台”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通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上稿渠道,实现了内容传播的乘数效应。此外,《新湘评论》以技术赋能内容体验,利用VR、AR等新技术不断提升党刊内容的感染力和用户的参与度,增强了媒体的情感属性和社交属性。
多年来,湖南各家期刊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内容的多渠道分发与传播。《时代邮刊》面对传统媒体的发行趋势的变化,积极拓展数字版和电子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互动,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时代邮刊》的编辑团队还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如读者见面会、专题讲座等,以此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读者忠诚度。此外,该刊还注重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挖掘和报道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闻事件,为读者提供全面、多元的视角。
王登 / 摄
部分期刊还积极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形式,创新内容传播方式。《文史博览》依托政协云平台,形成了音视频、活动策划、创意产品、图书出版等产品矩阵,根据“日常采编系列化、系列报道栏目化、栏目品牌化、品牌IP化”的操作理念,建立起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匹配的产品体系。“云宝早自习”“夜读往事”“委员公开课”“委员说”“有为湖湘”等品牌栏目快速破圈,刮起一股年轻时尚的融媒刊物之风。《老年人》杂志则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了短视频账号,通过制作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短视频内容,如健康养生知识科普、老年人文艺表演展示等,吸引了大量老年用户的关注和喜爱,在短视频平台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人才培育
智慧引擎与创新动力的续航
湖南期刊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湖南期刊界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期刊人才队伍,为期刊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湖南各期刊出版单位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了与编辑出版、新闻等相关学科课程,为期刊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期刊出版单位还通过在职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组织编辑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鼓励编辑参与重大选题策划、重点稿件采编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
王登 / 摄
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湖南期刊出版单位还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业晋升通道。一些期刊社设立了优秀稿件奖、编辑创新奖等多种奖项,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编辑记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和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让人才在期刊事业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湖南期刊界还注重培养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鼓励编辑记者关注时代热点和社会民生,勇于创新报道方式和内容形式,讲好湖南故事,传播好湖南声音。同时,引导编辑记者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秉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在推动湖南期刊业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期刊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勇于创新突破,以更加优质的内容、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更加强劲的产业实力和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书写湖南期刊业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推动我国期刊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