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要闻丨革命老区换新颜——中国中铁帮扶汝城、桂东工作见闻

  湖南日报   2024-11-26 08:12: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徽 通讯员 文良诚 罗成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产业扶持到就业培训……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在汝城、桂东两县投入帮扶资金3.9亿元,让这方红色热土焕发生机与活力。

“产业兴旺是实现共同致富的前提”

高处桂东,群山如黛,每年前来旅游打卡的游客接近300万人次。

11月25日,沤江镇上东村,上东溪山庄民宿老板杨帆送别游客,开始打扫房间:“一到冬季,这生意直线下滑。”

“知足吧,要不是路修通了,你不知道在哪打临工,还能守着自家房子每年挣个10多万元?”媳妇调侃他。

前几年,看着周边乡镇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东村村民苦于路不通,只能眼巴巴望着别人挣钱。

2021年,中国中铁发挥工程基建优势,援建全长18.42公里的振兴大道,串联起上东村在内的8个行政村,沿线6.1万群众直接受益。仅上东村,这几年就新增民宿40家,全村旅游年收入400多万元。

近年来,中国中铁先后在桂东援建X004、X006以及振兴大道3条道路,建设大塘工业园标准厂房,引入企业6家,解决400余名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产业兴旺是实现共同致富的前提。”中国中铁挂职干部、桂东县副县长徐应祥介绍,修路、建房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帮助当地把产业发展起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清泉镇的江秋桂茶场是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为传承发扬桂东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国中铁支持30多万元在该镇建成非遗茶史馆,组织当地村民探寻茶文化、练习茶技艺、传承茶精神。

非遗茶史馆负责人江秋桂告诉记者,村里依托非遗茶史馆打造茶叶种植、茶园观光、茶事体验等“茶旅一体化”项目,让茶产业告别淡季,1100多位茶农收入倍增。

产业发展有奔头,农民增收尝甜头。中国中铁产业帮扶故事不只于此。

在桂东,投入2000万元帮扶桂东规模化种植岗梅、杜仲、黄精等中药材,启动桂东县冷水米特色产业援建项目;在汝城,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汝城白毛茶发展,推进板鸭产业升级,建设柰李冷链物流仓储……

“教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好方式”

一大早,桂东县寨前中学书声琅琅。

气派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配套齐全的学生公寓……孩子们在这样环境里读书,个个精神饱满。

“这是中国中铁和桂东县共同投资7000多万元打造的‘9年一贯制’学校,去年秋天投入使用。”校长胡飞鸿介绍,目前学校有学生416人,教师32人。

中国中铁每年资助桂东50名家庭困难、成绩优异的初高中学生;打造10间“乡村梦想教室”,开展课外学习、心理辅导、权益保护、理想教育等,1365名乡村小学生、584名留守儿童直接受益。

在汝城县职业中专,中国中铁借助职教优势打造技能教育培训基地,援建工程测量、电气运行与控制、工程机械驾驶与维修3个专业。

李智鹏是汝城县职业中专工程机械驾驶与维修专业学生,在校已学习一年半。“主要学习了挖掘机、装载机的运用与维修。以后中铁会来招生,可以去那里实习或就业;在社会上也比较好找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的3个援建专业已累计招生1801人,毕业生进入中国中铁就业人数达337人。

“教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好方式。”中国中铁挂职干部、汝城县副县长黄义介绍,公司结合帮扶县实际需求,发挥公司平台优势,采取各种途径解决脱贫群众就业问题,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2021年以来,中国中铁在桂东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1088人次、专业技术人才8965人次,培训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0余家;今年,中国中铁与汝城县人民政府共建的“人人有技能”品牌开展各类培训49期,共培训各类技术人才6101人次。

责编:姚铮铮

一审:姚铮铮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