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在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麻塘、松冲、墓脚等乡村,曾经赋闲在家带小孩的妇女、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部分残障人士都找到了活干,大家聚在村里的生产车间,一边干活一边聊聊天,鼓起腰包的同时,身心更加愉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近年来,会同县着力创新就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会同特色的链上就业之路。
(村民们聚在村里的生产车间一起干活。)
“我们通过做强链源产业提升就业带动力、做长链条车间提升就业吸引力、做实链上培训提升就业适应力、做优链点服务提升就业亲和力、做通链间融合提升就业支撑力,系统搭建覆盖城乡群众的就业链网。”会同县委书记伍罕鸣说。
11月12日上午,在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坪村镇麻塘车间,三十多位工人五六个一组围坐在一张大方桌上做着组装拉链头的活。虽然没干多久,但大伙都很熟练,即便聊着天,也不耽误手上的活。
“按件算钱,多做一个就多得一个的钱呢!”车间负责人也是麻塘村村委肖鸣凤告诉记者,之前,县工业园区招聘工人,村支两委虽一再动员大家前去工作,一开始还行,可越到后面难度越大,甚至有点请不动了的味道。“现在把原本在园区的活直接放到村里来,大家出门散个步的功夫就到上班地了,时间也没有限制,多劳多得,大家一下就来了兴趣,现在大伙就怕原料不够、没活干呢!”
(坪村镇麻塘车间正在干活的一位大姐。)
近两年来,由于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在会同落户,16条生产线全部投入使用,需要大量劳动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同各乡镇、村一级的人社专干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其招聘工人,目前已有1500余人成功入职。但企业如果要拓展业务就必须还要招聘更多的工人。
在农村,大量带孩妇女、老年人等群体因各种原因不能去园区务工,只能留守在家,却又亟待有事可做。
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4月份,会同县决定先在林城镇墓脚村试点,在县人社部门的统筹下,由村集体入股建立以园区企业为基点的链上车间并承包给个人经营,园区企业将部分工种的原材料下放到村,送活上门。同时,由人社、商科工信、产业园区、企业和镇村等部门单位联合,采用“四单”培训模式(员工和车间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用工车间订单),负责免费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最后车间生产产品由园区企业统一回收。
“一开始我们都是将原材料带到村民家里,他们做好后我们再去取。今年八月,村里将原来废弃的小学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作为生产车间,至此,大伙有了统一的工作地点。现在,只要原料跟得上,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三十来个人在这干活。”会同县燕香箱包加工厂即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林城镇墓脚车间负责人梁海燕说。
一套组合拳下来,村民有了工作和收入,企业也解决了招工难题,得以降本增效。现在,村民既能在园区车间就业,也能在家门口车间就业,不仅企业招工压力减小,村民的干活热情也很高,大家都盼着每天能有活干。
在林城镇墓脚车间一处长桌上,几位围坐着一起干活的老人引起了记者注意。年纪最大的李仁梅今年79岁,喜欢热闹的她,没事的时候就爱跟人聊聊天、刷抖音,自己还种了菜,吃不完时还经常一大早打着灯去菜地里摘菜,再坐公交拿去镇上卖。最好的时候一天也能卖一两百块钱,但是今天卖完明天就没了,下一次卖可能就要等一两个月了。“现在这个,只要有做的,我天天来。每天三四十来块钱(工作时间灵活),比卖菜强多了。关键是大家一起,开心!”说到这,老人满脸笑容。
(李仁梅(左)和张支秀(右)两位老人熟练地干着手里的活。)
同桌的几个老姐妹也纷纷认可。75岁的朱幼兰与李仁梅是两妯娌,两家也是上坎隔下坎的距离,妯娌俩经常一起上下班。小一点的张支秀今年68岁,因为都是四组人,离得近,三人平时就在一块玩,现在也一块干活。
这些天,他们还结识了新的“小姐妹”。7组的何英,因她年纪最小,67岁,且才来不久,也是姐姐们“照顾”的“老幺”。
老人们就这么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说说笑笑中,又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车间里也还有一些年轻的面孔。在沙溪乡松冲村生产车间,四十岁左右的李秋琴正在与同伴一起组装拉杆箱把手。同伴钻螺孔,她则组装。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在外务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得靠她。每天早上做完家务再来,下午四五点回家,一天挣个五六十块钱她也很开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至少一天的菜钱有了。”
在走访了几个村的生产车间后,记者发现,来这里干活的人积极性都很高。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虽然钱不多,但是大家在一起,能聊聊天,很开心。”
据会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目前建立的5个乡村生产车间的工人全部都是当地村民,且55岁至75岁老年人居多。会同县委常委、副县长孟学谦分析:“不同于园区工厂的工人,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时间和年龄限制,这对留守在农村的妇女、老人甚至部分残障人士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对年轻人来说,可以家庭、工作兼顾;对老人而言,让他们老有所为,也是对其精神上的慰藉。”
一边是企业增效,一边是员工叫好,这样的就业车间能否一直长存?
会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和平的介绍打消了记者的疑虑。“链上就业以市场经营为主。再通俗一点,就是让企业挣到钱,这一模式才会一直发展下去。这一车间仅仅是链上就业的一环。我们将产业、产业链、员工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有机串联起来,作为促进就业、特别是农村人口托底就业的一种新模式。在链上就业‘五做五提升’模式中,第一条就是做强涟源产业,提升就业带动力。我们深知,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产业发展‘青山常在’,就业岗位才会‘绿水长流’。”
(会同县工业园区。)
目前,会同县正充分发挥县域内生态、林木、人力等资源优势和原有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实施“1354”工程,重点支持先进制造、绿色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医药大健康、新能源和生态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生猪、箱包、绿色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中药材、新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链,壮大产业链,守好就业主阵地。
自今年四月份以来,享同实业已经陆续下放了7个工种至各乡村车间,据董事长牟晓峰介绍,明年计划再下放20个。“我们看到了这一模式下,农村劳动力的热情,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接更多、更大的订单。”
最早运行的林城镇墓脚车间,现在已基本上步入正轨。因采取“企业+车间+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车间市场风险较小,又将获得的生产利润回馈到村集体和农户个人,进而实现了多方共赢。
当然,如果每个车间只有一个工种,不一定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有活干,为此,车间一方面在想方设法继续引进新的工种;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对接其他相关工厂。
(金子岩乡茶溪车间。)
开办在林城镇江洲寨安置区的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金子岩乡茶溪车间现在已基本能实现多样接单、正常运行。据负责人沈丽云介绍,车间目前主要做的缝纫类工种,除了接享同的单,也还联系了怀化周边其他工厂的活,确保工人一直有活干。而车间对面仅隔一条马路的会同县峰铧轩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林城镇江洲寨车间已经运行了好几年,两车间之间工种相似,双方也正积极对接。
看到链上就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后,会同县也积极放大这一模式的影响力,让原本作用于箱包产业的模式也进一步运用到竹产业、中药材产业领域。据会同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童锋宇介绍,目前,正在同这两大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协商洽谈,如何将链上就业模式复制进来。
“这一模式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企业得以降本增效,村集体有了效益,农村里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妇女也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会同县委副书记、县长苏振说,“再深远一点看,企业降本增效后对后续招商引资又是一个新的优势;而农村大部分人都去车间干活后,又减少了打牌现象,带动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再者,农村老年人通过一起干活增进交流、获得报酬,不仅精神上得到满足,也间接弘扬了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
冬日暖阳的照耀下,会同各乡村一派静谧祥和。车间里不时传来的欢笑声,仿佛在诉说着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信心。
责编:易鑫
一审:易鑫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