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米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11-26 16:06:26
编者按
11月23日起,中宣部组织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组织80余名中央主要媒体和省直媒体的记者,深入长沙、岳阳、娄底、衡阳、郴州、益阳、常德等地,实地采访调研湖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做法、探索和经验。即日起,新湘评论“指点”公众号推出“辛小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敬请关注。
在农业文明的长河中,一粒种子从来都不是渺小的存在。
它藏着广袤世界,关乎民生国本,更在新时代的科研浪潮中,承继着袁隆平院士未竟的梦想。
“杂交水稻实现连续五轮高产跃升,单季亩产突破1200公斤;耐盐碱水稻重大新品种创每亩573.8公斤高产纪录;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技术世界领先;自主研发出41款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特色机具……“
11月23日,在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艳青介绍了湖南丰硕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近年来,湖南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湖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取得实效。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湖南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中国人的饭碗如何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如何解决农业领域的部分进口依赖症?
今天,这份农业与科技的“融合”使命,接力到了岳麓山实验室。
按下“快进键”,科技合力赋“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科技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
岳麓山实验室是湖南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发展战略需求,瞄准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而建设,今年正式竣工。9月,袁隆平院士生前所在的杂交水稻技术团队入驻岳麓山实验室,成为该实验室首个入驻的技术团队。
过去,常规水稻杂交育种,要历经多代反复回交、筛选,耗时七八年才可能育出相对抗病品种。但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借助先进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定位、改写影响作物产量、抗病性的基因片段。过去需数代杂交、历经漫长岁月才能“打磨”出的优良性状,如今能高效“定制”;原本对稻瘟病“弱不禁风”的水稻品种,经基因“重塑”后,摇身成“抗病标兵”,成长周期内损耗锐减、产量跃升,良种“破壳”速度令人惊叹。
仪器与土地“对话”,数据为种子“画像”,一支科技笔,改写了传统种业生长卷。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目前,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约100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岳麓山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核心成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介绍。杂交水稻在国内每年推广面积达2亿亩,在海外推广也达1亿亩左右。
数据背后,看到的不仅是杂交水稻高产优势带来的直接效益,更是科技创新力量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出的巨大潜能。
目前,岳麓山实验室依托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和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水平科技人才,整合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9个省部级以上平台,十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建,已初步汇聚了230个团队,2000余人。是湖南省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方面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进入快车道,启动加速跑,不只是数量上的集聚,更要质量上的飞跃。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众多平台,岳麓山实验室打造了哪些种业“湘”品牌?
不妨来数数“家珍”。
柏连阳院士领衔团队育成“臻两优8612”在湖南推广107万亩,成为全球第一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低镉水稻品种;“西子3号”成为我国首个国审合格的低镉品种。
唐文帮教授团队育成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卓两优1126”,于云南蒙自草坝百亩示范片测产平均亩产达1186公斤,创世界目前大面积种植水稻的高产纪录。
还有,袁定阳研究员团队育成耐盐杂交稻“菁两优326”,邹学校院士团队选育“龙福椒”高端食用辣椒新品种,官春云院士团队选育的早熟高油油菜品种“湘杂油787”,刘仲华院士领衔选育登记“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等茶树品种,刘少军院士团队选育的“合方鲫2号”,印遇龙院士团队育成湘沙猪配套系……
全面布局,有的放矢。岳麓山实验室“火力全开”,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农业院士天团”坐镇,不仅推动了湖南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彰显了湖南在农业科技领域谋求长远发展、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决心与远见。
“慢工”出细活,深耕厚植蓄“势能”
种业发展是场“马拉松”,“慢”是厚积薄发,是筑牢根基的“笨功夫”。
去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岳麓山实验室主任邹学校指导下,湖南完成全国首款辣椒液相芯片研发,为辣椒精准育种提供“利器”。受访的胡博文教授,正是邹学校院士团队骨干、岳麓山实验室蔬菜品种创制中心团队骨干。据他介绍,“辣椒育种芯片的开发,可对上千份辣椒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进而完成辣椒分子设计育种。这已经是辣椒育种上很大的一步跨越了。”
辣椒育种芯片的开发使用,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设计培育不同育种目标的辣椒新品种,对提升我国辣椒生物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胡博文认为,“种业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究出成果的,需要深耕科研、静待花开。”
科技赋能下,种子研发环节看似被按下“快进键”。但本质上,科技只是助力看清种子微观世界的“放大镜”,最终是否结出、何时结出科研“硕果”,并不能预测,需要科研人员稳扎稳打,在一次次试验探索中总结、在一个个品系比较中优化、在一季季时光更迭里完善育种体系,从基础研究加固理论大厦,到应用环节紧密衔接产业需求。
“等待”是科研的必修课。胡博文的笃定,也是实验室的坚守——以慢为进,步步坚实,每一步沉淀化作后续飞跃的“底气”,每一段静默的时光都是在稳守科研的“健康态”。
多年前,袁隆平先生怀揣着 “让天下人皆能饱食”的宏伟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杂交水稻的科研征程。他头顶烈日,脚踩泥土,在广袤的稻田里不知疲倦地寻觅着天然雄性不育株。那是一段孤独而又充满希望的寻觅之旅,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等待,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才终于迎来了那偶然发现的“野败”。
然而,这仅仅只是杂交水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后续的杂交配组、优势筛选、区域试验等环节,每一步都犹如攀登高峰,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与漫长的时间。袁隆平先生及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一线,耐住了寂寞,扛住了压力,最终成功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等待一粒种子的成长,也是在沉淀一份基业,坚守一份初心。岳麓山实验室,作为种业科研领域的一支劲旅,正沿着前辈们开辟的科研精神航道奋勇前行,在科研工作的诸多实践中,深刻诠释着科研过程中的 “慢” 与 “守”。
科技求“快”破局当下,坚守为“慢”谋篇长远,“快慢”相宜赋能种业蝶变。
农业“芯片”闪耀,稳端中国饭碗,湖南种业的变革浪潮正奔腾不息。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