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井记丨化龙井:静守闹市中心,讲述城市记忆

  三湘都市报   2024-11-27 21:05:5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7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在长沙市最繁华热闹的市中心,随意地拐进一条小巷,就能收获闹中取静的独特感受,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化龙池巷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一条。

11月27日,阳光明媚的午后,化龙池巷一片静谧。巷子里行人寥寥,老人家们把竹椅搬到路边,眯着眼安逸地晒着太阳。化龙井和周边几口不知名的小水井安静地驻守在小巷深处,等待游人探寻。

(化龙井现址。高煜棋摄

临井而居,井是邻里联系的纽带

“我年轻的时候,这里的井很多,不少人家都有私井,公用的也有四五口。”69岁的段娭毑在化龙池社区住了43年,光阴流转,曾经年轻漂亮的大姑娘如今已是两个孙儿孙女的奶奶,她和这里的水井一起,扎根在这条小巷,见证着岁月变迁。

段娭毑回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很多居民都还用井水,几口公用水井旁,常有居民聚集。取完水也不着急走,谈笑间邻里关系愈加亲密,水井就像是一条纽带,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井是共有的,每位居民都心照不宣地遵守着爱护水井的规则——用干净的水桶打水,绝不向水井里扔杂物,下雨的时候附近居民还会找来水桶水盆覆盖其上,“大人们也会把自家小朋友教育好,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爱护水井”。

井水冬暖夏凉,夏天尤其受欢迎,女人们在井边洗瓜果,男人和小孩则喜爱用井水冲凉。天气热时,打几桶水,把家里的地拖洗一遍,整个屋里都变得清凉了。

(仍在使用的水井。高煜棋摄)

(化龙池巷内已废弃的水井。高煜棋摄)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来水慢慢地取代了井水在居民们生活中的地位,但仍有老居民至今还在打井水。从化龙池巷转入小巷仁路里,最深处就有一口井藏匿在居民楼间,附近的居民至今仍在此打水使用。段娭毑指着这口井说,如果不是住在这里多年的老居民,这口井都是找不到的。

闹中取静,复刻古井讲述城市记忆


(化龙池巷。高煜棋摄)

水井众多的化龙池巷里,如今最著名的“化龙井”其实并非居民们口中的老化龙井。

2007年以前,化龙池巷的地面都是老麻石地砖,“地砖中间的缝隙有一脚宽,稍不注意就会被砖缝卡住脚,下雨时更踩得满脚泥。”段娭毑回忆,从2007年开始,化龙池巷进行了有机更新,为了保留老街特色,还是使用麻石地砖,但是铺上了更平整的地砖,此外还对沿街建筑进行了排危加固。为了打造老街古井的特色,原本在巷子墙外的化龙井“平移”了进来,在化龙池巷的中心位置复刻了一个与老化龙井外形一样的“新化龙井”。

也是从那时开始,不少商铺、酒吧入驻,吸收了新鲜血液的老街摇身一变,成了长沙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清吧一条街”。“2010年前后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酒吧每天都爆满,房子租金也水涨船高,老居民们把房子租了出去,陆陆续续搬走了,那些大大小小的水井,都留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段娭毑说。

随着城市的发展,红极一时的“清吧一条街”如今也被更新鲜、热闹的酒吧抢占了市场,古巷又慢慢安静了下来,老居民们也有一些又搬回来了。

“我们年纪大了,希望年轻人能把古街、古井的记忆传递下去,身为古街的居民,我们希望她越来越好。”段娭毑的孙子孙女已经3岁了,从学走路开始,老人便带着他们在化龙井旁玩耍,“希望他们长大之后不要忘记,这是我们老一辈人的记忆,也是这个城市的记忆。”

古井前世:口口相传的老故事,旧时学子的“许愿池”

关于化龙井名称的由来,老长沙人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相传曾经街上有间铁匠铺,师傅临终前要求徒弟将其尸体扔进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丢一只公鸡到井里。一年后,井中发出响声,师傅托梦给徒弟说自己将变成一条龙,让老城遭灾。徒弟夫妇将铁水倒入井中,孽龙被铁水浇死,井塌后形成一个小池塘,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夫妇,将池塘命名为化龙池。

湖南省文史专家陈先枢介绍,明嘉靖年间曾在当地建善化县学宫。后在学宫西侧修建道路,逐渐形成街巷,学宫泮池名叫化龙池,寓意学子十年苦读,一朝高中“化龙”,化龙井、化龙池巷由此得名。昔时的化龙池是繁华的商业街道,闻名全市乃至全省的油鞋木屐经销商铺大多集中于此,素享“长沙秦淮河”之美誉,清雍正年间进士张鹏翀有诗赞曰:寒霞网集龙湾市,新月人归鳌背街。漫信古来卑湿地,楼台灯火似秦淮。

责编:高煜棋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